介绍一下su33,su34,su35,su37战机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Su35和Su30MKK最大的區別是雷達。同時Su35還加裝了前翼。SU30MK使用H001VP型雷達,“P”是對地攻擊的意思。它由H001E火控雷達發展而來。後者也是SU27SK的火控雷達。SU35使用的是H011,SU30MKI是H011M,SU37是H011M1。可見印度空軍的SU30MKI的火控系統好過SU35。

Su35的H011M搜索距離達到160千米,可以搜索20個戰鬥機大小目標。可以同時打擊6個空中以及地面目標。採用大直徑的電子掃描雷達,即相控陣雷達。並且擁有地形跟蹤、回避的能力。

Su35是否在中國展出是俄羅斯航空技術在多大程度上對華放寬的標誌,尤其是雷達系統。目前看來,Su30MKK依然反應了雙方合作的總體趨勢

苏-37战斗机的主要技术数据

发动机:两台AL-37FU加力涡轮风扇,设计单台加力推力142.2千牛、静推力83.3千

牛,发动机推重比为8.7。

外形尺寸:翼展14.7米,机长22.2米,机高6.4米。

翼面积62平方米,机翼展弦比3.5,翼载荷为548千克/平方米。

重量:最大起飞重量34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25670千克。

最大武器载荷:8000千克,正常武器载荷1400千克。

主要性能:最大平飞速度1400公里/小时(海平面),2500公里/小时(高空);航程

1390公里(低空,时速800公里),3300公里(高空,时速950公里),6500公里(一次

空中加油)。

爬升速度:230米/秒,实用升限18800米,最大过载9g。

苏-33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是苏霍伊设计局推出的苏-27舰载型,人们将习惯将其称之为苏-27K。由于当时苏联计划研制中的四艘轻型航空母舰均无弹射装置,而采用斜板起飞方式,因尔要求该机起飞着陆时的升力要比陆基飞机提高50%。为此苏-27K采用了双缝后缘襟翼。同时,对机翼和起落架进行了加强和防海水腐蚀处理,前起落架机轮由单轮改为双轮。

苏-27K首架原型机(T-10K-1)于1987年8月17日在莫斯科郊外茹科夫斯基试飞基地进行舰上起落模似试验。模拟装置有斜板和着舰拦阻设备等。在进行了两年的陆上模拟试飞后,1989年11月1日第二架原型机(T-10K-2)在"第比利斯"(Tbilisi)号航空母舰上(现更名为"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the Admiral of the Fleet Kuznetsov)号)上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着舰实验。

1990年,苏-27K在共青城开始定型生产。生产型正式编号为苏-33(T-10K-3),并于同年正式首飞。在该机的研制期间,米高扬飞机设计局不甘落后,研制出米格-29舰载机,参加了竞争,结果苏-33以其优势被海军选中为航母舰载机。据报道,从1991年开始,俄海军已接收48架苏-33飞机,组建了飞行中队。

苏-33飞机与苏-27飞机在外型上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在机翼前“长出”一对全动式前置鸭翼,提高了大迎角飞行性能。与苏-27基本型相比,苏-33的明显不同之处还包括缩短尾锥,将装在座舱前正中央的红外探测装置移到右侧,驾驶员具有更好的前方视野,而且在右侧安装了空中加油管,可由另一架带有吊挂油箱的苏-33来空中加油,以增大航程和续航时间。另外,最突出的就是在机尾安装了着舰拦阻钩和平尾可以折叠,以适应舰上使用。

作为俄罗斯第一种传统起降舰载战斗机,从整体性能来看,苏-33算得上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航母战斗机。俄专家认为,美国海军航母的主力机种F-14A或F-18C/D在总体性能上完全无法与苏-33相比,即使装有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F-18E/F,在机动性和加速性上,也比苏-33差得远。

主要机载设备

苏-33的座舱装有K-36型弹射座椅,可在零高度以0-1100公里的时速安全弹射。苏-33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可同时探测100公里范围内10个空中或地面/海面目标,并可引导机载武器攻击其中4个。苏-33未来将换装更新型的ZHUK-PH电子扫描相位阵雷达,这种全数位式多功能雷达,可探测110-150公里的地面/海面目标,并同时追踪15个空中目标,并引导导弹同时攻击其中的6个。苏-33机尾的大型尾锥内装有后视雷达,后视雷达可探测30-50公里的雷达反射面为3平方米的目标,可在敌机逼近时自动向飞行员报警。苏-33飞行员采用的头盔瞄准具,可引导最新型R-73M空空导弹,还能引导精确制导武器对地面或海面目标进行攻击;而且,头盔瞄准具可使苏-33在作战中关闭雷达进行突然袭击。

动力装置

安装两台Lyulka AL-35F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4800公斤。

武器

一门30毫米机炮。作为一种多用途的战斗机(战斗/攻击机),苏-33共有12个外挂点,可携带R-77主动雷达中程空空导弹,R-73M近程空空导弹、R-27ET和R-27ER远程空空导弹等多种型号的先进的空空导弹,具有超音速突防能力的Kh-31(AS-17)反舰导弹和Kh-41空地导弹等多种空对面导弹和常规炸弹等。

苏-34原称苏-27IB,是由俄罗斯莫斯科苏霍伊设计局联合公司研制的战斗轰炸机。苏-27IB在1990年4月首飞。计划用于替代苏-24和苏-25两种作战飞机。在北约内苏-34同样被命名为“侧卫”。苏-34的原型代号为T-10B。

苏-34是苏-27战斗机的改型,保留了苏-27基本的设计和结构。机头改为扁平的鸭嘴兽形状,安装有一个具有地形跟踪/回避能力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座舱内有飞行员和领航员两个K-36DM弹射座椅,并列布置。机内燃油增加,最大起飞重量也有增加。全新设计的尾部安装有一个后视雷达。双轮起落架确保苏-34能在前线机场起降。

苏-34固定武器为一门GSH-301 30mm机炮,备弹180发。射速1500发/分,初速860米/秒。该炮由图拉机械设计局研制。

机上共有10个挂架,可携带多种武器,包括备弹140发的SPPU-22 GSH-236 23mm 6管加特林机炮吊舱、R-77中距空空导弹、R-73近距空空导弹、Kh-29/L、KH-31P、KH-59、HK-59M、HK-15PM等空地/空舰导弹、FAB-250系列制导炸弹、RBK-500子母弹、BETAB反跑道/混凝土炸弹、PTAB-1M反坦克弹药、ShOAB反人员杀伤炸弹等。

苏-35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开放型联合股份公司在苏-27基础上发展的全天候单座双发重型制空战斗机,该战斗机是苏-27战斗机的直接后继机,是一种在苏-27飞机基础上改动较大的多用途战斗机。它和美国的F-22、欧洲的EF2000属于同一个等级。该战斗机于1986开始研制,1988年首飞,1995年正式装备俄罗斯空军。俄国人称它为苏-27М,西方人则称"超侧卫"。1992该机首次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公开展出,改名为苏-35。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称:苏-35战斗机具有与欧洲下一代先进战斗机和美国F-22A战斗机相匹敌的能力。

主要战技术参数

苏-35战斗机的设计先进,该机采用翼身融合气动布局和放宽静稳定度技术,有一对小的全动鸭式前翼,是一种现代化三翼布局(正常布局加上前翼)飞机。飞机前翼采用全电传操纵系统,偏转范围-15°到+10°。前翼除能改善飞机在大迎角条件下的安定性和操纵性外,还能降低机身和机翼根部所承受的空气动力载荷,有助于使稳定过载达10g。基本参数:机长22.2米,机高6.4米,翼展14.7米,空重18400公斤,正常战斗重量25700公斤,最大时速2.3马赫,最大航程4000公里,实用升限18500米。动力装置:苏-35装置2台留里卡设计局的带控制推力矢量系统的AL-35F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可达137等3千牛,使飞机的机动性和起降性能非常好。电子设备:机首装有一部N011M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400公里,可同时跟踪15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6个目标;机尾装有一部NO14后视雷达,可对尾追目标进行攻击。另装有热成像机载激光指标器、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雷达告警接受机,翼尖有电子干扰吊舱等。武器系统:机载武器有1门30毫米机炮,14个外挂架,可挂R-73近距格斗空空导弹、R27/77中距空空导弹、Kh/29/59空地导弹、Kh/31/41空舰导弹、以及各种炸弹和火箭弹,最大载弹量8000公斤。

“超眼睛蛇”和“回马枪”

苏-35战斗机的性能优良,而“超眼睛蛇”和“回马枪”可以说是苏-35优越性能的集中体现。我们都知道,苏-27及苏-30战斗机都可以进行被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的机动。但是,苏-35则更胜一筹,除了会“眼镜蛇”机动外,还会所谓“超眼睛蛇”的机动。1993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举行的国际航空博览会在举行。一架苏-35战机和一架苏-30战斗机进行模拟空战表演,只见两架战斗机相互追逐,都想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打得难舍难分。突然,苏-35作了一个水平方向的“眼镜蛇”机动,将机头对准苏-30进行急射,苏-30被击中。这就是苏-35向世人展示的绝活“超眼镜蛇”机动。“超眼镜蛇”比“眼镜蛇”的难度又大了很多。苏-35的另一个“绝活”是会使“回马枪”。这是由于苏-35战斗机采用了装在尾锥内的后视火控雷达技术,可引导俄罗斯专门研制的P-73后射型近距空空导弹。在它的机翼下装有能水平转动180度的转动发射装置,可自动转动,也可按飞行员的指令转动。这样,苏-35发射的导弹可以向后半球发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越肩发射”,也就是苏-35的“回马枪”绝活,这是苏-35最为独特的设计。此外,苏-35发射的导弹还能击毁敌方射来的导弹,导弹打导弹也是独一无二的。苏-35还能同时打击两艘舰船,苏-35战机能挂载2枚3000公斤级射程约300公里空舰导弹,导弹速度约3倍音速,通过机上火控雷达能与导弹协调,能同时打击两艘不同的舰船。这种类似于多弹头分导的本领,在世界上也是拔了头筹的。

苏-37是苏霍伊飞机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单座、多用途、全天候 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该机是在苏-27M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的型号,采用了由前翼、主翼和尾翼组成的三翼气动布局,外形与苏-35战斗机十分相似.但是苏-37装备了高推重比的发动机,实现了推力矢量控制,在性能上与苏-27和苏-35相比要优良许多。

苏-37装备的AL-37FU发动机是在AL-31F基础上发展的。与原准发动机相比,主要是增加了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及相关的控制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统一纳人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之中,专门负责控制尾喷口的转向和转角。

发动机的油门安装在飞行员右侧的仪表板上,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装在右恻,它有两种状态,自动操纵状态和手动操纵状态。使用自动操纵状态时服从于电传操纵系统,只有在紧急情况时使用手动操纵状态,这时发动机尾喷口的偏转角要由飞行员自己决定,利用指力的大小,相应地对推力矢量进行调整。

AL-37FU发动机的设计模块主要包括:四级低压压气机;九级高压压气机,其中前三级为可变叶片;环形燃烧室;单级、可冷却的高压和低压涡轮;采用主动叶尖间隙控制的涡轮冷却系统;以及加力燃烧室和可操纵喷口。

在AL-37FU发动机上,可作轴对称偏转的尾喷口被安装在一个钢制的圆形旋转装置上,该装置采用钛合金制造。每个尾喷口的转向控制,由两对液压动作筒操纵。

AL-37FU发动机的整机设计工作时间是1000小时,而尾喷口在使用500小时以后就要更换。AF-37FU发动机有两个尾喷口.它们可以同时转向,也可以差动,可满足不同机动飞行时所需要的推力矢量。

AL-37FU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计之一,是可操纵尾喷口与加力燃烧室后端连接处的密封问题。因为,此地的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压强可达到5到7个大气压。

苏-37装备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其前视雷达可以同时跟踪20个空中目标,并引导导弹同时攻击8个目标。相控阵雷达能够探测到距离为140至160公里、雷达反射截面积为3平方米的目标。对于地面目标的探测距离是 130至170公里。前半球监视方位角为土90度,俯仰角士55度。飞机后方的监视范围,方位角和俯仰角都是土60度,探测距离是30至50公里。

飞机还在机身尾舱中装有后视雷达,它可以在敌机逼近时向飞行员发出警报。前、后视雷达的数据可显示在座抢内的屏幕上,飞行员可据此可作出选择。苏-37飞机的座舱内装有4个液晶显示器 (LCD)。这些大屏幕的彩色显示器有遮挡保护,即使是强烈的阳光下,图像也很清晰。4个显示器的分工是:驾驶与导航一个,战术情况一个,另外两个显示系统信息,包括作战模式和所有作战飞行活动的情况。各屏幕的任务功能还可以相互交换。

光电探测系统的视野范围,方位角为士60度,俯仰角为+60和-15度。该系统包括红外测向仪、激光测距仪和头盔瞄准具。

苏-37的电子战系统比苏-27飞机有很大的改进。新的电子战设备包括电子情报设备.箔条和曳光弹投放器.雷达警戒接收机和导弹攻击报警系统。

苏-37共有12个外挂点,如果采用多用途挂架可以增加到14个,可携带多种空对空和空对面武器。如在执行制空任务时,可携带R-73E近距和R-27中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RVV-AE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执行对地或水面攻击任务时可装备X-29、X-31和X-59等红外和雷达制导导弹,以及KAB-500等高精度航空炸弹。这两种炸弹的重量分别为560千克和1560千克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