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是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药物过敏反应(亦称变态反应)是指:有易感性的个体,在用药过程中,被某种药物或其它代谢产物致敏,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应用该药时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学反应。过敏反应是人体对药物的一种特殊反应,其临床表现有:

1.过敏性休克反应:

(1)呼吸道阻塞症状:

由喉头水肿、气管和支气管痉挛及肺水肿引起。表现为胸闷、心悸、喉头有堵塞感、呼吸困难及脸色涨红等,伴有濒危感、口干、头昏、面部及四肢麻木。

(2)微循环障碍症状:

由微血管广泛扩张所致。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畏寒、冷汗、脉搏微弱及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由脑部缺氧所致。表现为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过敏反应:

如瘙痒、荨麻疹以及其它各种皮疹等。

临床变态反应性疾病,常以某一种反应为主,同时可伴有其它型反应,很少有单一型发病者。现将四类分型简介如下:

Ⅰ型是认识最早的一型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为皮肤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荨麻疹,支气管黏膜水肿及痉挛而致哮喘、喉头水肿、声带水肿而致呼吸困难或喘息、肠管壁痉挛则致泻和剧烈腹痛等。此型反应发生的很快,例如在青霉素G过敏反应中,除上述症状外,有的病人表现为全身毛细血管急剧扩张,很多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内,致使有效血循环量不足,血压下降而休克。

Ⅱ型多为自身免疫反应。

亦称为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临床应用某些药物后,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就是由于引起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溶解所致。

Ⅲ型变态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疾病。

Ⅳ型变态反应是由细胞免疫引起的一种缓慢发生的过敏反应。

上述四种变态反应在临床上很少表现为单一型,多表现为混合型而以某一型为主。如青霉素过敏反应,就是Ⅰ、Ⅱ、Ⅲ型的混合型,而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

2.血液病样反应。本组反应类型的区分主要取决于血象检验的改变。主要症状有:颗粒性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血清病样反应。其反应症状主要为血清病样改变,临床以突发的广泛性红斑及荨麻疹样发疹常见,并可伴发热、关节痛及淋巴肿大。

4.其它全身反应。由药物引起的皮肤黏膜发疹大部分属于此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过敏性药疹主要有:固定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湿疹皮炎型药疹、多型红斑及重症多形红斑药疹、光敏感性药疹等。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上四种情况,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估计必将有新的发现。

参考资料:||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