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59年,法国天文爱好者莱卡鲍尔就声称,他看到过比水星更靠近太阳的行星,如果这颗行星真的存在,水星稍微偏离预测轨道的进动就很好解释了。法国著名天文学家、曾经在“笔尖”上发现海王星的勒维叶认为,水星的进动是因为受到第十颗行星引力的作用,并将其命名为“祝融星”。他还计算出它的轨道,并预测了观测“祝融星”的最佳时间为1877年3月22日。观测结果却令所有的人大失所望:谁也没有观测到位于水星以内的行星。后来,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很好地解释了水星的近日点进动,水星位置的飘摇不定再也不需要依赖想像中的第十颗行星了。对日全食的观测以及其他探测器的探测也表明,水星内存在行星的可能性不大。
这样,人们把发现第十颗行星的期望投向了冥王星之外,这种想法的产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海王星,冥王星的相继被发现给人们留下了两个疑团:一方面,天王星的运动轨迹在考虑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影响后,依然和理论值不符;另一方面,冥王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它的运动除了受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影响外,似乎还受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物体的影响。
科学家们对冥王星进行一番研究后也发现了一些端倪。首先是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受到了怀疑。理由很简单,冥王星只是一个大冰块,它甚至没有月球大。1988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罗伯特马歇利斯发现,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居然共同拥有一个大气层。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另外两位天文学家更进一步推测,在遥远的过去,一颗比地球质量大几倍的行星在经过海王星时,由于引力作用,从海王星上“吸”出了一团物质,形成了冥王星:当这颗未知行星再度与冥王星接近时,又从冥王星上“撕”出了一块物质,形成了冥王星的卫星。然后,这颗未知行星飞到了太阳系最阴暗的边缘,成为一个孤独的“游魂”。
天文学家还从某些彗星的运动中发现了更多的线索。科学家布拉迪在对哈雷彗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哈雷彗星到达近日点的时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误差。他认为这是某个未知的行星对哈雷彗星产生扰动的结果。两年前,英国天文学家约翰默雷对13颗彗星的运行轨道进行研究后发现,这13颗彗星似乎都受到一个位于太阳系边缘、冥王星外的巨型物体的引力的影响,使它们到达近日点的时间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因此,他推测,在冥王星之外、远离太阳的黑暗地带,存在着一颗比木星大5倍的行星。约翰默雷说,这颗超巨型行星距离太阳至少3万亿千米。它的运动速度十分缓慢,估计绕太阳一周要花600万年,运行方向则与其他九大行星相反。他相信该行星不是和太阳系同时诞生的,而是来自于其他星系。
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的马特塞教授及其同事描绘出89颗彗星的运行轨迹后,得出了与默雷一样的结论。他们发现,这些彗星的运行轨迹非常相似,而且,其中的1/4集中在一个狭窄的区域中。因此,他们猜测,在太阳系的边缘,可能有一颗不知名的行星正围绕太阳运行,而且很可能是一颗状态接近恒星、但其能量又不足以发光的褐矮星。
尽管上述对该行星大小、位置、质量、轨道的预测各不相同,但种种理论都预示了第十颗行星的存在。也许是这颗行星实在是太远、太暗了,以致于在冥王星发现后的70多年里,人们依然难觅它的芳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观测手段的日新月异,这个困扰了当代科学百余年的“悬案”,必定会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太阳系神秘物体,并取名“Sedna”。科学家猜测Sedna很可能是太阳系的新行星,如果这个结论最终得到证实,这将是太阳系的第10大行星。
美科学家发现太阳系第十颗行星 直径2000公里距地球100亿公里
美国科学家可能已发现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它距地球100亿公里,比冥王星距太阳的距离远30亿公里。这颗行星已命名为Sedna.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布朗和他的同事,采用最近发射的斯皮泽(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了被称为Sedna的太阳系第十颗行星。
利用美国亚利桑纳州Tenagra天文台的大型天文望远镜,科学家对所发现的天体测量数据进行了二次核对。这颗行星是自1930年发现冥王星以来,绕太阳旋转最大的天体。这一发现也再次引发了关于行星构成条件的争论。
最初的观测发现,该颗行星是由冰和岩石组成的,其直径为2000公里,小于冥王星的直径。目前仍有很多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的直径太小了,只有2300公里,根本不能称之为行星,它实际上仅仅是太阳系外围中的一颗小天体。
当然,主张冥王星是太阳系内行星的天文学家,自然也认为Sedna是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据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消息,布朗将在美国东部时间15日下午1点,于NASA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他们的新发现。斯皮泽太空望远镜是去年8月发射的,该望远镜是NASA四大太空望远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