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吃早餐?
从入睡到起床,是一天中禁食最长的一段时间,这时血糖大约在70-120毫克/分升之间。人体进入活动状态以后,肌肉需用糖份,血糖降到60-65毫克/分升,便会感到饥饿。如无早餐供应给血糖,肌肉与脑所需血糖必须来自肌肉中的蛋白质,由蛋白质转化为糖以供消耗。但是,肌肉通常无法供应足够的血糖,因此,脑的血糖仍会很低,这时即感到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学习落后,工作能力降低。
吃早餐有什么好处?
吃早餐对身体营养上的贡献已无须赘言,对学习能力与品行的影响近年来也已得到证实。有专家对1000名3-6年级小学生考试成绩的研究指出:吃早餐的学生比不吃早餐的学生成绩好。而且早餐的分量和内容也和学习成绩有关。
对成年人而言,吃早餐还可有助体重的维持。一项以52名肥胖女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报告指出,吃早餐减少了全日脂肪的摄取量和吃零食的次数。但是,许多想减肥的人走入了误区,以为早餐是减肥之道。
早餐与血胆固醇也有关系。有两个实验报告指出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血胆固醇高。一项以9岁到19岁青年为对象的研究报告指出,吃高纤维早餐的比不吃的血胆固醇低。
早餐应吃什么?
这要根据你的年龄,活动量和健康而定。一个正在成长的年轻人或孕妇可以吃一顿足实的早餐,例如,面包、鸡蛋或肉类、果汁和牛奶。成年人只吃面包、馒头、脱脂牛奶,新鲜水果或果汁就够了。鸡蛋是很有营养的食物,为了怕摄取过多的胆固醇,每周平均3枚鸡蛋就可以了。如果喜欢吃咸猪肉或肠等高油脂、高饱和脂肪酸的肉类,偶尔为之,未尝不可。
早餐不应该天天一个样,也无需墨守成规。早上吃头天晚上的剩菜剩饭,吃酸奶和水果,吃炒饭、面条都可以。
中式早餐,无论是稀饭咸菜,还是豆浆烧饼油条,在营养上都不甚理想。如喜食稀饭,可加小米或红豆红煮,浓度不可过稀。这样可以增加蛋白质,矿物质和纤维素的分量。佐食小菜如酱菜除开胃外,钠盐太多,没什么好处,应加肉松、鸡蛋、松花蛋、咸鸭蛋之类,或花生米、豆腐干等,也都可以增加蛋白质。如胃中仍有空隙,可加食水果。如喜食豆浆烧饼油条,也可以加鸡蛋,或佐以头天的剩菜,鱼类、肉类、蔬菜均可。最后以水果结束,最为理想。
人所共知,只有摄取的热能比消耗的热能少才能减肥。不吃早餐的人,一上午要忍饥挨饿,一旦有机会吃东西,便会多吃,或在午饭前吃一些高糖、高油脂的零食。一天总账算下来,摄取了更多的热能,反不如把一天的热能摄取量平均分为3到4顿吃。血糖不至忽上忽下,也不会过分饥饿,比较容易控制食量。难怪人们常见体重过重的人常是不吃早餐的人。
人所共知,只有摄取的热能比消耗的热能少才能减肥。不吃早餐的人,一上午要忍饥挨饿,一旦有机会吃东西,便会多吃,或在午饭前吃一些高糖、高油脂的零食。一天总账算下来,摄取了更多的热能,反不如把一天的热能摄取量平均分为3到4顿吃。血糖不至忽上忽下,也不会过分饥饿,比较容易控制食量。难怪人们常见体重过重的人常是不吃早餐的人。
有些人早餐吃得很早,一方面是为了赶着去上学、上班,另一方面,年纪大的人习惯早起,吃早餐的时间自然也就提前到了早晨五六点钟。研究显示,早餐吃得这么早,反而不利于肠胃消化吸收。
一般来说,早餐与午餐的时间间隔应为4—5小时,所以吃早餐的时间在7—8点之间为好。另外,起床后先喝点水再吃早餐比较合理。
在夜间的睡眠过程中,人体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惟独消化器官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凌晨才真正进入休息状态。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影响胃肠道的休息,使消化系统长期处于疲劳应战的状态,扰乱胃肠的蠕动节奏。特别是老年人,胃、肠、胰的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吸收及代谢功能下降,如果起得很早,又有晨练的习惯,起床后马上吃早餐,势必会影响胃肠功能,同时也对晨练不利。
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从尿、皮肤、呼吸中消耗了大量水分,早晨起床后体内处于一种生理性缺水状态,因此,别急着吃早餐,先喝一杯白开水,既能纠正生理性缺水,又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器官功能,对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好处。(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宋新)
不能
不能,还可能会发生反作用!!
不能反而可能会有增肥的后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