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杨炼、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发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诗作开始以手抄形式流传,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的反思和追求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构成了其思想核心。
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诗人们的作品试图在觉醒与叛逆、迷茫与清醒、痛苦与庄严、失落与寻找、追悔与重建的感伤诗情之中建构一个新的诗学主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吟诵着朦胧诗长大的我们,现在回味起来也是余韵袅袅。
选择了喜欢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摘录了他们些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诗句,算是对曾经的朦胧诗岁月的朦胧的记念吧。
舒婷的《致橡树》几乎是那个时代青春的爱情宣言,《神女峰》中面对千年神话的“煽动性的背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拳拳赤子心……
读她的诗能听到旋律的色彩,看到旋律的游移、低回,在灵魂深处听到回响震撼,读来倍觉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
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茵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象源泉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月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还都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语言
你有你的铜枝铁杆
象刀,象剑
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分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生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 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 代代相传
但是, 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了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沿着江峰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