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妹妹母亲死后,林妹妹进贾府之前,当时身为扬州盐政的林如海就已经把财产转移到了贾府,托付给贾母与贾政,也许是预感到了什么(因为一大把年纪了还没有接班人),也许是觉得这个美缺的官职可能不会当的太久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
这么多的家产是不可能明摆着放在家里,等人来抄或等人来私吞的。
他要为他的宝贝女儿打算一下将来。
能做到“盐课”官职的林如海,本人认为,应该是深谋远虑,虑事周全的高手。
他是应该早就把自己的后世安排好了,包括独生女儿黛玉的将来都安排的妥妥贴贴:
家产和女儿一并托付于贾家,一来女儿也有人照顾
二来有了银子贾家也不至于亏待自己的女儿
他们收了赡养费自然会将宝贝女儿照料的衣食无忧,况且贾府
是所有亲戚中往来最密,也最亲近的,也最堪托付的
所以在晚暮之年忍痛割爱但很放心的并且力劝幼小的女儿黛玉到外祖母家去(大家看到黛玉当时是非常不愿去的,如海委婉解劝,又说自己将年迈是不会再娶小了,你到了外祖母家一应生活都有人照料,跟着姊妹们一起读书写字,跟在家里都是一样的等语。这才劝的黛玉忍悲含泪登舟而去)。她以为小住几天,父亲就会再接她回来的,年幼的她哪里知道,这是父亲精心为她安排的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出路,她这一去,就与父亲永无见面之日了!
林如海身后那些财产怎么分配,哪些托管贾家,那些留给宝贝女儿,哪些遣散家人估计在给贾政的书信中都已经写的请清楚楚了,个人猜想这书信中的内容除了托孤外应该还有
托贾家帮林妹妹将来找个好婆家的之类的话。
后来贾链能够那么快就把林如海的丧事办的清清爽爽,家人姬妾及众远族远亲等都没的话说,毫无疑义,恐怕是拿了如海的遗嘱行事的,亦或如海在生前与家人都交代好了的。
有人认为林家的财产后来是被贾链借办丧事的机会大肆侵占了去。
个人认为不存在贾链侵吞林家财产的机会,一来老太太不会答应
二来大家把林如海想的也太窝囊了
只需看一下聪明伶俐的黛玉的智商就知道了
他的世代列侯 、祖辈作官、前科探花、做到“巡盐御史”当今相当于国家石油部部长肥缺的老爸会是个没有才干没有算计死后任人摆布连女儿也孤苦无依的窝囊的智商低下的主儿?
况且她的夫人是什么角色?是贾府唯一的金尊玉贵娇生惯养聪明伶俐的千金贾敏。
若果没有才干的话,只怕当初贾母也不会答应吧?
林如海在不动声色的安排这一切的时候,他必也考虑到了女儿的感受,他深知女儿的骄傲的性格,自己一旦撒手而去,一无财产二无地位的女儿如何在满眼势利的贾家立足,
仅仅依靠老太太的疼爱?而那疼爱又是多么的变化无常,是想抓也抓不住的虚无飘渺!自己怎能将女儿的幸福建立在这样的虚无飘渺之上!!
所以黛玉自扬州处理了父亲丧事回来,反而越发出落的超逸了!这超逸二字可大有琢磨。 应该是心里有底了吧。林妹妹第一次北上投亲是含泪登舟,心里颇不愿意的,而这第二次回归贾府却不同,是心里有了一种归属感的回归。她在内心里已把贾府当做了归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