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群岛共和国,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美拉尼西亚东南的同名岛屿上。由33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18 272平方千米。人口80.9万。主要是斐济族和印度族。官方语言为英语、斐济语和印地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
首都:苏瓦,人口7.5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太平洋地区交通枢纽。
重要节日:国庆10月10日。
与我国建交日:1975年11月5日。
斐济群岛被称作“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斐济人为他们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感自豪。处在南纬15度-22度,西经177度-175度间,国际日期变更线贯穿其中却仍有统一的时间,这又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原来这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刚好在附近“弯曲”,幸运的斐济人省去了变换时间的麻烦。斐济群岛共有332个岛屿组成,面积18,333平方公里,分布成马蹄的形状,斐济大部分是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火山活动现在几乎已完全停止,并且由于长久的侵蚀而无法找到当初的痕迹。由于岛屿周围有很多珊瑚礁,所以在近海航行是十分危险的,群岛中较大的岛屿耸立着很多山,高度约在1,000米以上。
斐济是热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它正好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漂浮在广大的洋面上,所以常常受到飓风的袭击。斐济全年气温都很高,年平均气温24℃-30℃。但由于有清凉的海风吹拂,所以并不十分炎热。斐济的森林资源丰富,热带雨林覆盖面积85万公顷。盛产蔗糖和香蕉,人们有时也将斐济叫做“太平洋的甜岛”、“香蕉岛”。
斐济是个多种族的国家,斐济族与印度族是两个主要民族,其他的有罗图马岛人、欧洲人和华人。有很多中国人定居在斐济,经营商店、餐馆和香蕉园与椰园的种植工作。斐济人十分佩服中华民族的勤劳与聪明,与中国人相处十分融洽。与中国人一样斐济人的寿命也很高,但有一点令我们敬佩而又迟迟迷惑不解的是,斐济的病例报告中从未发现癌症患者,后来据说是因为斐济人极其喜欢吃杏干,而杏干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7,维生素B17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这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主要原因应归结为斐济人对健康的注重。
文身是斐济人的另一个主要风俗。全文身、半文身和没有文身象征拥有不同的权力。举个例子说吧,在下河摸珍珠时,只有全文身者才能下河亲手去摸,而半文身者只能站在河边看,而没有文身的人连站在旁边看的权力也没有,必须躲得远远的。
没有人会想到如今文明的斐济民族先前曾是个食人部落。在过去,斐济人的敌对部落之间经常互相残杀,死者就成为被猎取的食物,即“长猪”。胜利者把“长猪”拖回自己的部落以后,在地上挖一个坑,支上大锅,把尸体煮了吃或者把尸体分成好几段,用火烤熟后吃。为了使味道鲜美,要先在“长猪”上涂一层椰子油,并加上一种香料一小胡椒,然后开始煮。待煮熟以后,用一根特制的木叉把人肉叉出来,分割成小块,送给村子中每家一块。在食人的年代里,斐济人遇到敌对部落时,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冲上去,勇敢地制服对方,最后把他吃掉;一是变成“长猪”,被对方吃掉,因此,敌对部落为了猎取“长猪”,经常循环地进行仇杀。如果在今天,你骂一个斐济人“凯西木布柯拉”(下贱的长猪)就是对他最大的污辱。“本是同根,相煎何急?”对食人时代的回顾不禁令人毛骨悚然。不过,斐济早已抛掉了那原始的习俗,紧紧跟上了文明的步伐。如果向斐济人问起祖先的食人部落,他们也并不忌讳:“那是蒙昧时代的事情,我们现在不但不吃人,而且对同胞十分尊敬呢!”
斐济人非常喜欢一种叫做“红花”的花,把它定为国花。每年8月份,都要在首都苏瓦市举行为期7天的红花节庆祝活动,节日期间,苏瓦市异常美丽,街道上搭起了牌楼,挂上彩旗,装饰各种花草和彩色灯泡,庆祝活动以化妆游行开始。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穿着各色服装,戴着稀奇古怪面具的观众,由警卫乐队为先导穿街游行。游行的彩车上坐着各地选来参加竞选“红花皇后”的妙龄女郎,她们不断向观众微笑致意,同时还有一队队服装整齐的男女童子军和儿童乐队相伴而行,浩浩荡荡的队伍向活动中心阿尔伯特广场涌去,使广场成为沸腾的海洋。舞台上演出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乐曲为人们助兴,成千上万的观众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当红花皇后”评选结果出来的时候,人们群起欢呼,前三名被戴上“皇冠”,享受着殊荣。红花节活动是一场慈善活动,竞选活动售票所得连同其他收人的大部分,捐献给社会慈善机关。
斐济的美丽引来了世界各国的观光客,每年来斐济的外国游客多达20万人。首都苏瓦是来斐济群岛旅游的必去之地。它三面环水,一面傍山,市里很少的摩天大厦与高楼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其他不太高的建筑群中,十分匀称。街道两旁热带树木浓绿成荫,定期修剪的绿色草坪如一块块天然地毯。漂亮的居民楼旁常年有漂亮的鲜花陪伴。海滩处海风习习,椰影婆婆,景色秀丽,苏瓦城仿佛是一座干净整洁的热带花园,让人流连忘返。全世界有名的旅馆和海底公园也设在苏瓦,设备先进,游人如织。
斐济贝卡岛的“走火仪式”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斐济人将火仪式称为“维拉维莱雷”,意思是“跳进火炉”。一开始,人们先把许多大块石头放到一个用树枝、木柴架起来的坑里,然后点火燃烧,等到石头炽热、发烫,走火者便光着脚,纵身跳到石头上,时而快时而慢地在坑里走圈,而这些走火者的脚底却丝毫不会被烫伤。为什么伤不着呢?观光者不时发出疑问。看来我们中国的俗语“别往火坑里跳”也该改一改了。只要有足够高的技术,“火坑”也未尝不可以跳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