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但好学。他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朮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岳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看看河南的岳飞庙就知道了,还有跪着的秦桧这个老王八。每日以痰祭拜。岳飞之所以成功,关键是爱国,他的爱国精神是凸显的。从他的母亲还有他,以及后来的岳家军。像杨家将一样出名。这是我们中国人需要的精神。
看看《满江红》就能想象到月老爷的雄心壮志。
袁崇焕,广东东莞县,字元素,号自如,(1584-1630)
朝中由魏忠贤当权,残杀异己,政治非常黑暗。
2次参加宁远大捷。均战胜了由努尔哈赤率领的清军。在第二次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只升官一级,而奉承魏忠贤的官员却有数百人因此而升官。不久,他又被魏忠贤弹劾,攻击他在第二次宁远大战中没有去救锦州,袁崇焕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自称有病,请求辞职。魏忠贤死后,袁崇焕被召回,这时,在位的皇帝是朱由检,年号崇祯。
但崇祯是个疑心极重,刚愎自用的人。对朝中的大多数大臣都很不信任。清军退出北京后,崇祯立刻以袁崇焕得胜后,不乘胜追击清军而捕他。(当时袁崇焕的兵力九千,清兵十余万,若战,明军必败。)将他定刑为“夷三族”,即是要将袁全家,母亲全家,妻子全家都满门抄斩,后来不知为何又改为凌迟。“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因听信清军就是袁崇焕引来的,都骂袁是汉奸,刽子手还没有动手,就扑上去咬他的肉了。一代抗清名将就这样被咬死了。
袁崇焕生于乱世。除了他,还有5位值得一提的人的乱世1努尔哈赤2皇太极3吴三桂4崇祯5闯王
金庸老先生的《碧血剑》就是对袁崇焕的追忆。以他儿子袁承志来继承父业。闯荡于江湖。
我认为,岳飞的比袁崇焕的名气大,要是放现在短信投票,岳飞高。他是对外抗战,反侵略战,抗击金人入侵。而袁崇焕是保卫自己的国家,但在厉害的英雄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这是一个想要阻止历史更替的人物,属于国家内部民族矛盾。所以,岳飞的名声大。
到要说到冤屈。岳飞是守着个昏君,让人陷害,袁崇焕是让疑心重的皇上自己给弄死了,表面上看,都冤。可从历史上看,如果岳飞没有被陷害,他就成功地守住了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族侵略,所以,岳飞的死影响比较大,也就比较冤了。
袁崇焕最怨.因为岳飞的死,当时老百姓都知道是被冤屈的,死后也被当时的百姓所景仰,爱戴.而对于袁崇焕的死,当时老百姓却对他恨之入骨,同样都是为了老百姓免于受战争之苦.所以太冤了!
当然是岳飞。他是在要收复失地时,被12道金牌招回,用莫须有的罪名给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