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盛夏阳热下降,烟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博主提议,应注意防暑养生。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和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大暑期间饮食要特别注意。这时,提醒朋友们可以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
一、养生之道?
有人说,多吃时令水果,苹果、雪梨等,这也对,但要知道,俗语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大暑期间,朋友们可以尝试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大暑期间,人体生理和精神情绪会随着自然气候的变化发生微妙的变化,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的神经活动和激素分泌,使人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多种症状。高温酷热还容易让人动肝火,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
大暑期间,天气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对老年体弱者,易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等。人们应特别注意静心养生,注意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睡眠,中午午休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二、大暑饮食注意些啥?
大暑期间的饮食,最好注意清淡一些,补气清暑。
吃一些清淡类的食物,如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等。补气清暑类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
大暑药粥进补,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以多吃绿豆粥、扁豆粥、莲子粥、薏米粥等。同时,大暑养生还要多吃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杀菌防病、健脾开胃。
相关阅读:大暑养生有原则 避免暑热重在“清”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7月23日正式迎来大暑,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因此大暑节气养生重在一个“清”字,即在注重饮食“清洁”、机体“清热”的前提下,进行“清补”。
注重饮食“清洁”。夏天饮食卫生是重中之重,高温天食物容易变质,会引起腹泻、胃肠道紊乱。开启过的饮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还要关注食品保质期,不吃不洁或变质的食品。
“清热”最好喝粥。暑天酷热,及时补水的同时也要注意清热祛火。西瓜具有清暑、解热、补水的功效,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西瓜作为清暑佳品。但夏季肠胃较脆弱,吃西瓜时要注意避免伤及肠胃。一是不要一次吃太多,二是尽量不要贪一时之凉吃冰西瓜。吃西瓜时可以将西瓜水分嚼出后吐掉果肉,既可清热祛暑,也可减少肠胃损伤。除水果外,清热祛火还可尝试一些“度暑粥”,如苦瓜菊花粥、薏米小豆粥等。
“清补”首先要祛湿。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伤及肠胃道功能。像山药、莲藕等,都是进补的佳品,绿豆清暑、薏仁祛湿,特别是绿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热祛湿。
另外,暑天容易让湿邪入侵,为了散发体内的湿气,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稍低时散步,或打太极等强度不大的活动。闷热天尽量减少出门或活动。
希望本文大暑养生吃什么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