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通常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相关阅读:末伏过后小心“秋老虎”
对此,应顺应气温变化来把握饮食原则,现在虽已过立秋,可天还是这么炎热,饮食也应防暑降温为主。市民可以继续食用一些冰镇瓜果、冷饮等来解暑降温,但切记要掌握好合理分寸,不宜过度。特别是对于有器质性消化道疾病或胃肠功能紊乱的人,如果凉性食物食用过度,极有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伤及脾胃。立秋虽过,但事实上在当下持续高温环境下并不能说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入秋”天气,暑热依旧很重,昼夜温差并不明显,早晚也无凉意,更谈不上防秋凉,无论是预防疾病,还是饮食原则,还应按酷暑时节处理。
饮食上应以清淡、少油腻、少刺激、易消化为主,比如:银耳、山药、莲子、粥等,也可适当吃些肉类保持人体营养均衡。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在如此高温下容易变质,不要吃不洁食物,防止病从口入。市民在高温天进行室内外运动前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防暑降温,特别是体质虚弱者,不建议剧烈运动。倪伟也提醒,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在清淡为主的基础上“少辛多酸”,可食用如乌梅、葡萄等酸性水果,适当吃点“苦”味蔬菜,如:苦瓜、芹菜等。中医认为“苦”有泻火、祛热作用,多吃“苦”味食物可起到清热解暑的功效。天热易出汗,多喝些白开水,及时补充盐分、水分。脾胃功能弱的人尤其要避免不良饮食习惯,不要急于“贴秋膘”盲目进补,忌食生冷,如:冰啤酒、冷饮等,防止“秋后算账”。高温闷热季容易使人烦躁,甚至情绪中暑,“心静自然凉”,注意将心态放平和。
吹空调降温要把握好“度”
立秋过后,最近前来骨伤科就诊颈腰椎疾病、肩周病等患者络绎不绝。门诊中一位王先生说,近日他频感颈椎不适,医生说可能是空调吹得过度,导致老病复发。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市民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专家说,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
如果体内抵抗力强,外界致病因素就难侵入,每个人要结合自身体质状况调整。比如:有些男士晚上睡觉习惯赤膊,爱美女士喜欢穿热裤、短裙、凉鞋等,往年立秋后天气转凉会建议他们及时增减衣物保暖,但今年如此炎热,对于体质较差的人自然还是不提倡,但如果自身体质条件允许的话,可适当继续一阵,但前提还是把握好“度”,如:空调环境下不建议赤膊、热裤、短裙等降暑方法,要保护好敏感部位,如:肚脐、脚等不要受凉,避免寒气由此侵入人体。
不少市民喜爱冲凉水澡,专家提醒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高血压、风湿病等患者应避免冲凉水澡,体质允许者也要在冲澡前擦干汗液,注意水温循序渐进,避免一下子由极热到极寒环境,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偏温水澡可促进神经兴奋功能,起到降温解暑作用。
此外,实际上在任何季节条件下,预防保健都比治疗更为重要,增强自身体质仍是预防和抵抗疾病的关键因素。建议市民保持良好作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愉快心情,姿势正确,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应充分休息。
希望本文末伏是什么意思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