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本人的道歉为何只给美国
新华网北京7月17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最近几日,关于日本的新闻,几乎被安倍强推新安保法案刷了屏。然而,在各种扰攘愤慨之外,有则“小新闻”读来格外五味杂陈。
二战结束70年后,日本三菱材料株式会社(原三菱矿业株式会社)将由一名高管做代表,于19日在洛杉矶举行道歉仪式,向二战时被日本俘虏、后被强制送入矿山劳动的约900名美国老兵道歉。此外,三菱的代表还将参观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家美军战俘纪念馆并为教育项目捐款。
(二战时被送到日本当奴隶劳工的美军战俘。)
之所以五味杂陈,是在想,战争结束70年,25000多天一日日地过去,为何要等到900名美国老兵先后逝去,只剩两人健在且只有其中一人能亲赴道歉仪式,才来道歉。据说,这唯一将接受道歉的94岁美国老兵詹姆斯·墨菲,壮年时曾加入一桩集体诉讼,就强征劳工状告日本政府,结果败诉而归。其时,他想要的也不过就是一声对不起。
知错道歉,善莫大焉,可仍五味杂陈。不禁想起,多少年来,有多少与美国老兵同命相怜的中国、韩国劳工,搭上家当,东渡扶桑,求一个道歉,却悻悻而归。恰恰在美国道歉仪式前一周,因不满韩国光州高级法院作出的向强征的韩国劳工进行赔偿的判决,三菱重工向韩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2003年,5名中国人状告二战时强行征集中国苦力的日本钢厂,败诉后愤怒抗议。)
“对美国道歉,却不对韩国和中国道歉”,韩国《金融新闻》的感喟,恐怕是很多人的共鸣。三菱公司称,他们的道歉“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将是日本大型企业第一次向强征被害者公开道歉。想起日本政府2009年只向昔日的美国劳工战俘作出正式道歉,世人不禁要问:为何日本人的歉意只给美国?
类似的质疑在今年4月安倍访美时就曾有过。彼时,他访问美国二战纪念馆,“带着深深的忏悔”,“静静地作了祷告”。世人不解,这位日本首相为何不愿站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为他的先辈们屠杀的亡灵“忏悔”和“祷告”?
(2015年4月,安倍访问美国,参观大屠杀纪念馆。)
这种“区别性道歉”,是某些日本政客、日本企业虚伪与势利心态的极好写照。2001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众议院规则委员会批准一项要求日本向战俘正式道歉并赔偿的决议,但这份决议在日本方面发出“将不会购买该州的煤和钢”的警告后被束之高阁。此番三菱高调道歉,法新社不无玩味地说,“目前尚不清楚在战争过去70年后是什么促使三菱公司作出道歉”。更有分析人士大胆猜测,这或许又是为某个项目改善一下公共形象。
日本的道歉文化举世闻名,但在战争道歉问题上却一直扭捏暧昧。美国社会学者露丝·本尼迪克在《菊与刀》里提出过“耻感文化”的解释。所谓“耻感”的核心是依靠外部强制力来做善行,说白了,就是推测别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并针对别人的判断而调整行动。将这个逻辑用在日本的“区别性道歉”上倒是贴切:一直将亚洲视为“轻蔑对象”、傍美国大腿、“追随西洋各国而去”的日本,道不道歉、怎样道歉,主动力或许不是源自内心的正义与良知,而是美国怎么看,美国怎么反应?
日本共同社日前报道说,安倍基本决定在今夏发表的战后70周年讲话中写入对过去大战的“痛彻反省”,但不表示“道歉”。原因是,今年4月在美国国会演讲时强调“怀着对过去大战的痛彻反省一路走来”,却未提及“道歉”,但仍获得了奥巴马政府及美国国会议员的“高度评价”。
瞧,这就是日本政府、日本企业“区别性道歉”的“奥秘”,只要美国“主子”不纠缠,管它什么天地良心,管它什么世界正义。(记者郝薇薇,编辑吴黎明,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希望本文日本人的道歉为何只给美国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