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三点,我在网上就看到了澎拜新闻网发的万里老的长子万伯翱先生对媒体发出的万里老仙逝的消息,尽管其它商业门户网站都跟进报道,但是我翻看顶级官网并未就此消息有任何报道。我不敢相信也宁愿选择不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因为,在五月初我还得到确切消息,知道万里老身体状态很好,怎么这么快就会传来如此噩耗呢?下午18:00,张宪大师通过微信告知万里老仙逝的噩耗是真的,为此我内心十分悲痛。
我们这一代人大都经历过饿肚子的特殊年月,对于曾经解决了我们吃饭穿衣问题的改革家是心怀感恩之情的。
万里老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开拓者,曾经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件天大的事,在安徽肥西和小岗村支持并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改革杀出一条血路,为解决人民吃饭问题,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探索。
“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民谣在那个时代广为传颂并流传至今,这是人民对改革家的最高褒奖,是改革家的历史丰碑。
万里老对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通过立法支持“改革开放”事业,对上层建筑的贡献居功甚伟,做出了开创性和历史性的贡献。
万里老作为”改革开放“元勋,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退休之后,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发扬高风亮节,不贪恋权位,不干扰当政者,还严格要求子女不得经商。其清廉淳朴的家风,令人心生敬仰。
万里老在人大作报告,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想以草根的视角,谈谈对这位令人高山仰止的改革家,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的感知和粗浅认识。
我十分赞赏媒体评论中认为的,“改革开放”的起点应该从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主抓“治理整顿”工作时算起的提法。
万里老与小平在黄山,图片来自网络
那时的万里老主抓铁路系统治理整顿工作,后来被称为邓小平”治理整顿“时期的四大金刚。
一九七五年,”文革“进入后期,但是文革造成的破坏遍及全国。毛主席决定让邓小平主抓”治理整顿“工作。邓小平先把军队”治理整顿“工作做得十分出色,随后在教育、科技、工业、铁路运输等方面大力推进”治理整顿“工作。
科技战线胡耀邦大刀阔斧去拨乱反正,教育战线周荣鑫、工业和国防科技战线张爱萍亦是如此。铁路运输系统是当时派性斗争的重灾区,万里被任命为铁道部长后,上任伊始就抓了安徽省徐州铁路局的治理整顿工作,就着手铁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整改和恢复。
“文革”时期,各种运动致使铁道部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整个运输系统变得破败不堪。铁路系统的问题直接导致国民经济的运转不畅。 “文革”当中,徐州铁路分局内部帮派问题不仅复杂而突出,还经常与地方帮派纠缠在一起,相互之间矛盾尖锐。他们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但从来没有止息过。
作为铁道部一把手,万里在江苏省委负责人陪同下,以最快速度赶到徐州。
在徐州铁路分局机务段全体职工会议上,他大刀阔斧地对该单位的派性问题斩下了“第一刀”。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徐州铁路分局的问题主要是派性之间的问题。帮派破坏了局里的安定团结和运输生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此外,派性问题与无产阶级的党性相对立,必须进行批判和斗争。对少数带头闹派性的头头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继续闹事的严肃处理;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触犯刑律的造反派则要绳之以法。 接着万里老主持召开分局党委常委会议,指出:“党委必须是一个坚持党性原则的党委,而不是闹派性的党委。要从大局出发,搞好党委一班人的团结。党委书记是总指挥,要敢于承担责任,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带领全局职工把生产搞上去。” 在万里老强有力的领导下,徐州铁路分局领导通过将近10天的努力,才将本单位盘根错节的派性问题顺利解决,所引起的一系列恶性事件才得以平息。 万里老主要是在全市开展围剿派性的活动,把煽动派性、搞打砸抢、威吓群众的造反派头头顾炳华抓了起来。这一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对造反派起到了巨大威慑作用,徐州铁路系统逐渐走上正轨。 事件震动了整个徐州,人心大快。随着铁道部工作的不断深入,郑州等铁路局的问题也得以解决,全国铁路运行开始变得畅通无阻。
因此,“安全正点万里行”这句话一直在民众中广泛流传;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开展,万里等又一次随邓小平被打倒。
1978年万里复出,本来已经要去湖北任职,在给当时还是半复出状态的小平同志辞行时,小平让万里老等几天。几天后,经小平同志推荐,万里老被派往”文革“时期的重灾区安徽省主持工作。
万里老在安徽农村考察 ,图片来自网络
万里老“文革”之后在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期间顶住压力,推行包产到户,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先声。官方评价其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称他领导的安徽农村改革是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次艰辛和成功的探索”。
他以丢乌纱也要力挺小岗村的勇气搞农村改革,与胡耀邦默契配合克服困难的魄力,都体现了“改革开放”高级工程师的风范。原安徽省委副秘书长吴象如此评价:“没有万里的勇气和头脑,就没有后来划时代的农村改革。”
安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省。
1978年夏秋之交就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粮食大幅减产,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安徽省委果断采取了借地度荒的措施,使许多地方在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的基础上,自发地搞起包产。有的包产到组、责任到人,有的甚至偷偷包产到户。
12月的一天晚上,安徽凤阳县偏僻的小岗村生产队的18户农民聚在一起,冒着坐牢的风险干了一件事: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把队里的土地分到了户。这一现象引起省内外的关注和激烈争论。
在关键时刻,万里老提出:全省各级领导不要害怕,不要急于表态,不要强行制止;要深入实际,认真搞好调查研究。
1979年2月初省委又开会专门讨论包产到户问题。不少人因为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挨过批判,不敢表态。
万里老说: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过去批判过的东西,未必是错误的,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试验和考验,他主张并亲自主抓两个试点:一是省农委在肥西县西南公社搞的包产到户;一是凤阳县的“大包干”。
山南区的试验很快见到成果,并传到别的地方,滁县地区很快就有17%的生产队包产到户。
万里老两下西南,三到凤阳,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农民说,大包干就是好,保证一年能吃饱。
1979年虽然安徽仍遇旱灾,但农民积极性高,粮食还是增产了。
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成为全公社的“冒尖队”,全年粮食总产量13.9万斤,相当于本队1966年至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人均产粮1200斤;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万元,人均400多元。
1980年1月24日,正当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紧张不安,等上级领导表态的时候,万里老在地、县一些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小岗生产队。
万里老下车以后,二话没说,挨家挨户看了一遍,只见各家各户能装粮食的东西都装得满满的,有的屋里放不下,放到外面埋下存储起来。
万里老看过之后,高兴地对小岗干部和群众说:“你们这样干,形势自然会大好,我就想这样干,就怕没人敢干。你们这样干了,我支持你们。”
当有的社员说到“现在有人批我们小岗‘开倒车’”时,万里说:“只要能对国家多贡献,对集体能够多提留,社员生活能有改善,干一辈子也不能算‘开倒车’,” 还有社员说:“有人打官司要告我们。”
万里老回答:“这个官司我包打了!”并当即表示:“地委能批准你们干3年,我批准你们干5年。”
肥西和凤阳燃起的这颗星星火种,乘”十一届三中全会“东风,迅速燃遍安徽和神州大地。
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万里老深有感触地说:“安徽农村的改革是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政治风险,准备丢掉头上乌纱帽的,以及挣脱着沉重精神枷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步履十分艰难!”
万里老在安徽农村改革实践中“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举,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能动性和劳动热情,他和其它省份的改革领导人创新了农村改模式,不久万里老调任全国农委系统,主持全国农业工作,把农村改革创举推向全国,没有几年时间,困扰中国大陆的吃饭、穿衣这件天大的事儿,迎刃而解。
解决中国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当年在基层的万里老等政治家、改革家是承担了很大政治风险的,那种极左风盛行的环境下的探索不像现在我们讲历史故事那般轻松。
时至今日,关于是否应该“包产到户”实行“农村家联产庭承包责任制”的问题,还有理想主义者们提出嘤嘤嗡嗡的反对声音。在当时极左风盛行之时,在“两个凡是”禁锢箍咒下,没有敢于担当、无私无畏、心中只有人民的人是很难顶着巨大压力和风险去搞农村改革试验的。
实话实说,当年万里老等搞农村改革时,我由于当时受极左的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教育深入到脑髓,对”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改革新事物,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的。教育我使我的观念得以改变的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我自己感受到的”改革开放“成果。
我们在单位吃的定量粮食中,粗粮的比例从60%下降到40%,不久又下降到20%,肉、蛋、奶的供应开始丰富起来,最后全面取消了粗粮的供应。我那时有个梦想就是不吃粗粮,说真的粗粮当时吃的让人发憷。在文革时期,有一段缺油水,饿肚子,那时能有吃的真是幸福死了。我曾经吃粗粮做的钢丝面,拉不出屎来,那时做着梦想不吃粗粮该多好。不吃粗粮,这一梦想在八十年代初就得以实现,当然现在讲平衡饮食,鼓励人们吃些粗粮,这是后话。再往后,布票粮票得以取消,人们可以吃肉骂娘了!
官方评价万里老说,他以非凡的政治胆识,大力支持、推广肥西县“包产到户”和凤阳县小岗村“包干到户”的做法,积极推动全省农业管理体制变革,为开辟中国农村改革的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万里同志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他领导的安徽农村改革,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次艰辛和成功的探索。
现在看似简单,当年万里老等改革家在农村改革时顶住的压力有多大,不是我们现在的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当年万里老顶着再次被打倒、受批判、丢乌纱帽的风险,支持农民的创举,并推广在全省,最后普及到全国,才杀出一条血路,让后人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没有老一代改革元勋们的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和开拓创新勇气,就没有我们”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向前进和蓬勃发展。
民谣“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是对改革家万里老的最高褒奖,是改革家的历史丰碑。
万里老在打桥牌,图片来自网络
万里老在打网球,图片来自网络
万里老和家人在一起,图片来自网络
自左至右:万里、孙女万宝宝、儿子万季飞、夫人边涛、儿媳王晓民
万里老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 曾以顺口溜表明心志和大愿:”退休不发愁,桥牌加网球。国泰民安久,晚年乐悠悠。诸多好朋友,一直活到九十九。“。万里老在党和国家领导岗位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退休后平心静气当观众。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万里老一路走好!
本文在阐述自己观点时,引用了网上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没有一一注明,在此对资料和文章作者表示感谢!
希望本文汪亚民:哪句话是人民对改革家万里的最高褒奖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