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生为战斗而歌 追记新中国军乐里程碑式人物罗浪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6-09-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原标题:原标题:一生为战斗而歌 追记新中国军乐里程碑式人物罗浪

【追思】

7月17日的北京暴雨如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内,《哀乐》更是听得人心痛莫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界人士为95岁的《哀乐》编曲者罗浪送行。

罗浪(资料图片)

祖籍福建德化的罗浪被誉为中国军乐的奠基人,曾在开国大典上任军乐队总领队、总指挥,并曾为《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等经典乐曲改编和配曲,其中影响最广的作品是他1945年改编创作的《哀乐》,成为全国广泛使用的葬礼配乐。

“《哀乐》原是华北地区的一支民间唢呐曲,父亲在采风时记下此曲。”罗浪的女儿罗静对记者回忆说,“1945年9月晋察冀军区在张家口举行的悼念阵亡烈士仪式上,演奏了由父亲执笔改编的《哀乐》。父亲在解放张家口进城时,看到很多死难烈士的遗体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他就觉得哀乐不仅仅是哀悼、缅怀,还应该表达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罗静说,父亲在创作时,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调的艺术处理,使曲调在呜咽、悲哭之后又激昂而坚决,达到了一种“哀而不伤,悲而壮美”的境界。

1949年9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时,由40余人组成的军乐队吹奏出由罗浪再次改编的《哀乐》,后经中央批准正式作为国家葬礼乐曲,沿用至今。

希望本文原标题:一生为战斗而歌 追记新中国军乐里程碑式人物罗浪能帮到你。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