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校训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6-09-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已发展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苏州大学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苏州大学的校训是出自国民革命先父孙中山先生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就这两句来说,应该是“培养天地的正气,效法古今的完人”之意,“完人”指完美的,尤其是才能道德上完美的人。

学校介绍

苏州大学坐落于“人间天堂”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和首批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教育方式办学、第一家创办学报、现存高校中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教育等等。

截至2013年,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其中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基本科学指标)前1%学科。2013年4月11日,该校牵头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了国家首批"2011计划"认定工作。

苏州大学占地面积4058亩,建筑面积182余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近400万册,中外文期刊3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1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2个。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工科版、医学版和法学版五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和《中国血液流变学》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学术期刊,2012年刊载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权威期刊二次文献转载和摘编77篇次,列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第6位。

苏州大学现有20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以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13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基地、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5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约五万人,其中在校各类研究生14332人,本科生25067人,成人学历教育9922人;自考助学专业在籍学生8962人;教职工4735人,院士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13人(其中包括“青年千人计划”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1944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苏州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年均有40名左右的学生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校选手获得了“两金一铜”的佳绩。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我校共有十多位同学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跆拳道、田径、手球等项目的比赛,共获得4枚金牌,1枚银牌。2011年,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在自然科学领域,获批我校主持的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9项,其中: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重大项目5项,获得我校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8项,国家级项目总数达到232项,获批国家级项目资助经费14711万元;在人文社科领域,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获国家级项目资助经费共293万元;全年共申报专利514件,授权专利240件;sci索引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29名,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位列全国高校第24名。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本部)、蚕桑地校区(东校区)、相门外校区(北校区)、可园校区(南校区)、独墅湖校区(新校区)、阳澄湖校区6个校区,占地面积4051.78亩,建筑面积182余万平方米(182.2016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337余万册,中外电子图书110余万册,中外期刊3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0个;分析测试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学校还编辑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工科版、医学版、代数集刊5种版本学报及《国外丝绸》等学术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途径。苏州大学积极扩大开放,与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1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进修生1500余人次来校学习汉语言文学和其他有关专业。

近年来,苏州大学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并以此作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动力。目前,天堂学府――苏州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与胆识,紧密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这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希望本文苏州大学校训能帮到你。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