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熟悉中央决策过程的消息人士透露,国务院会议已经通过国企改革顶层总体方案。这份外界期待已久的国企改革方案,在三中全会决议基础上,内容更为详尽,而有关改革将参考新加坡模式,全面改革长久以来庞大而又运作僵化的国有企业,以推动国家急需的新型经济增长。
预计此次国企改革将是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同类型改革。改革完成之后,两组类似于新加坡国营投资机构淡马锡控股成立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会直接管理国有资本,给国企在盈利层面上施加更大压力。
消息人士透露,根据有关方案,国企将有更大经营自主权,其董事会将在管理层人事任命上有更大话语权。
但国务院国资委和中组部向国企特别是央企派出领导班子的制度将维持不变。
新制度意在令政府进一步远离国企的日常商业运作,而国资委也不会再直接介入大多数国企的运营,变为直接管理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中共在两年前的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国企改革计划大纲,但由于多重原因,包括受到多个政府部门及国企内部的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改革推进十分缓慢,也没有明确实施办法进行指导。
虽然改革方案详情尚未披露,但分析预计将改变国有资本管理方式,令国企有更大灵活性以及自主经营权,以实现长久以来讨论的政企分离的目标。
此外,分析指出方案也将进一步推进国企合并重组,以提升国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削减高管薪金,并对混合所有制的推进做进一步说明。
分析师称,当局希望这些变动将刺激国有领域,以抵抗经济增长放缓之势;又表示虽然内部存在分歧,但决策者仍急于推进改革。
政府消息人士向本报透露,当局将成立的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作为出资人来管理关于公共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国企,并将管理牵涉国家资本的投资、融资及建设工程,但是不参与这些公司的运营。
此外,也将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更多的作为财务投资人,侧重于资本收益。这类资本投资公司主要负责管理市场化,竞争性的国企的股权,而非直接参与经营。
根据中共三中全会之后发布的原则,这两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可能由一家国企改组,或由几家企业重组成一家投资公司。
消息人士还表示,有几家重要的公司可能仍然会由国资委执掌,但就最终的定论最高领导层尚未作出具体指示。
“然而,在新制度下,出资的主体变得非常明确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需要保值增值,确保盈利。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要保证整个大的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核心行业按照国家的意志在运作。”
研究国企改革的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这次重组将减少政府对国企的干预,并给予国企更大的营商自由度。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是国资委下的研究改革的重要智库。
李锦身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说:“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区分政治和商业目标。”
一名国企高管表示,新的两组公司类似于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模式。在新制度下,国企将承受压力,必须努力争取表现,吸收更多注册资本。
该高管说:“这将大大改变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并为社会资本的进退也提供了一个渠道。资金流向将取决于市场和国企的表现。”
媒体报道,过去6个月,这些概念已经开始试点,在十几个省份试运行。而两家中央辖下的国企──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及中粮集团,将成为新制度下首批试行相关概念的企业。
李锦认为,国企改革要以分功能,分类型为基础。一个基本性的文件就是分类改革,特别是要明确规定可以搞混合所有制的企业。
他说:“一旦顶层设计发布,特定领域改革的各项细则也将顺应出炉,应该是一个1+n的文件发布模式。”
恒生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姚少华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对国企未来很重要。
姚少华说:“现时国有持股的比例仍然过高,引入私有制可以重新平衡现状。”
然而,国有领域庞大,涉及众多企业及雇员。若以过往经验为参考,相信要改变现状并不容易。
中共上一次寻求大规模改革国企,是在1990年代末朱f基担任总理之时。
1998至2002年,朱f基甘冒引发社会不稳之险,锐意重组国有领域,大面积关停了老化亏损的国企,约6百万人下岗。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说,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建议尚未敲定。
“由于这个计划是对权利和资源的重新调整和配置,因此将引发广泛争议。目前,由于资源和权力的收缩,国家部门之间、国企管理层内部、政府机构之间及中央与地方国企之间,都已经摩擦不断。”
“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人社部,中组部,五龙治水的权力会得到充分改革。”
政府消息人士称,改革方案会在北戴河会议上进行进一步讨论,获取更多共识。
希望本文新加坡国企模式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