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成功过会险企借力资本市场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8-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日,证监会发审委召开第85次IPO发审会议,两家过会,一家被否。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作为最受关注的机构之一,其首发申请被正式审核通过。如果后续进展一切顺利,中国人保将成为A股市场六年来首家成功IPO的保险公司,同时它也将成为第五家A+H股上市的保险企业。在过会当天,中国人保的H股中国人民保险集团(1339.HK)随即上涨0.99%,收报4.08港元。

作为中国最具历史的保险集团之一,中国人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是目前资产万亿级的5家巨无霸保险集团之一,虽说资产体量庞大,但其上市之路也是历经坎坷。早在2003年,当时的人保财险就已经在港交所登陆,在经历了2009年的整体改制之后,中国人保开始启动国内上市工作,随后又经历了从“人保财险回归A股”到“集团A+H同步”再到“集团H股先行”的曲折转变过程,最终中国人保于2012年12月以创造当年港股市场最大IPO的方式登陆港交所。近年来,中国人保持续推进回归A股的进程,并于2017年5月16日在港交所首次发布拟于上交所发行A股的公告,历时一年左右,中国人保终于成功过会,完成A+H股上市的壮举。

A股自2011年新华保险上市后,已6年多没有保险公司首发上市了,中国人保此次完成过会,也也标志这它成为继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之后第五家实现A+H股上市的保险企业。据悉,中国人保此番A股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资本金,以进一步提升公司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人保成功过会 险企借力资本市场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补充资本的方式有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留存收益、债务性资本工具、保单责任证券化产品等,但由于当前我国多数险企都处在快速发展和扩张时期,其经营年限较短,自身留存收益也较少,面对有着较高资本要求的业务发展需求,在现有的各种融资渠道中,借力资本市场仍然是解决企业长远发展资金的最好办法。所以对多数险企而言,发行A股或H股往往是其首选。”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去年有7家保险机构获得了定增融资,实际募集资金达到了4.35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了五倍之多,而目前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数量也已经达到了35家。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部分险企目前发展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多数保险公司选择了寻求上市,而大量保险公司出现在新三板市场上,也间接反映出在A股上市比较困难的现状。

上市不仅可以为保险企业增强资本金实力,提升企业的偿付能力,还能够帮助保险企业改善机制和分散风险,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提升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及市场竞争力。但从目前看来,也正是这些硬性资本指标和股权结构,限制和影响了大多数保险企业的上市进程,这是一个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保险行业作为负责经营的金融行业,有着较长的经营周期,保险企业每经营一笔业务,都需要准充足的保险准备金,随着其承保规模的不断扩张,多数企业的承保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或者出现透支,此时谋求上市也只是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的可行之策,对于其他资质条件不足的保险企业来说,或许可以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通过股东直接增资和发行次级债等方式来为自己补充资本金。

IPO中国人保中国财险中国人寿保险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