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太子诞生七天,母亲就去世了。姨母摩诃波提,为净饭王继后,抚养太子,她把太子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使太子仍旧在幸福舒适中生活长大。
七岁时,太子开始读书。净饭王聘请名师教他学习梵文,由浅入深的研读五明和四吠陀。聪明的太子,闻一知十,没几年(十二、十三岁时)便博通了一切学问。后来又学兵法和武术,也都很快就精练了。在一次王家子弟的比武会中,他表演了优越的体力角斗,和超人的射箭武艺:诸王子中最好的,只能一箭射穿三鼓,太子能一箭连穿七鼓。
十六岁时。父亲就替他结婚,娶的是邻国公主耶输陀罗。后来生下一个名叫喉罗的儿子。当罗睺罗出生时,太子叹气道:“罗睺罗有般奴。”意思是镣铐锁住父亲的颈项。
净饭王很爱太子,希望他承继王位,所以特别为他筑了“寒”、“暑”、“温”三时宫殿,挑选许多宫人美女服侍他,让他过着快乐的生活,得是悉达多太子对这世间的富贵,快乐,却不感到兴趣。
悉达多太子,是个王了,但他看见当时印度四阶级的不平等等遇,十分不满意。他常想着:“首陀罗为什么做奴隶?难道他们不是人吗?有什么办法,使他们过着自由平等的生活?”
有一次,悉达多太子随着父王,到田野去游玩。看见农夫在耕田,上身没有穿衣服,在猛烈的阳光下晒着,全身是泥浆,大汗直流,气喘不息。耕牛颈上勒着绳子,皮破血流,还要受农夫的鞭打。犁过的泥土,翻出许多小虫,鸟雀飞来争着啄食。太子生起慈悲的同情心,觉得为了求生存,贫民是多么痛苦!而生命界的互相争斗残杀,更是一幕大悲剧!便在大树下静静的想着:“应该怎样去救济他们,让大家过着合理的生活?”太子想得出神,几乎忘记了回宫。
后来他出游四城,遇见老人、病人、死人的痛苦情形,又看到出家修士的快乐神情,因此左右思维,知道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老病死的痛苦,且一切众生为了求自己的生存,更做出种种罪恶,甚至不惜互相残杀,造成种种悲剧,结果还是向着老、病、死亡的路上走,这悲剧的生命界,这矛盾不合理的人生,应如何去解脱痛苦呢?
这些问题,使太子不能安住于王宫,享受荣与富乐,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的一个月圆光辉夜里,下了最大的决心,抛弃了王位、财富。和父母妻子,只带着侍从车匿,骑着犍陟白马,偷偷的离开了王宫,越过了阿那玛河,到深山旷野去追求痛苦的解脱与人生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