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用过哪些笔名?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曾用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石沱、高汝鸿、谷人、羊易之等。

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文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乳名文豹,因排行第八,母亲呼之为“八儿”。常用名郭鼎堂,1919年9月11日, 他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第一次发表新诗时用了“沫若”笔名。1926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檄文,因此,被列入通辑名单内。为了同反动派作斗争,他常常变更名字。在上海潜居时,开始用“麦克昂”笔名发表文章。“麦克昂”是英文Makor(作者)译音,“昂”者我也,“麦克昂”就是“作者是我”的意思。

1928年,他在日本翻译美国作家辛克莱的小说《石炭王》、《屠场》用了“易坎人”笔名。“易坎人”其源于《易经》上的坎卦,其“于人也为聋”。1927年底,在上海患斑疹伤寒后,听觉只恢复到半聋以下的程度,暗示自己是个耳聋者。

此外,还用过“石沱”“谷人”,写讽刺国民党上海市长吴国桢用过“羊易人”等笔名。全国解放后,1956年发表《乌鸦的独白》,署名克拉克。1957年发表《曹操年表》、1960年发表的《美帝末路走下坡》均属笔名江耦。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