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起源于哪个国家?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印度

「塔」起源於印度,梵文做 "stupa" (直譯「窣堵波」), 巴利文為 "thupo" (直譯「塔婆」);古印度時期的國王死後,埋在一種下有基座的半圓形覆缽式墳丘裡,稱為 "stupa" ;釋迦牟尼圓寂後,祂的弟子也以這種 "stupa" 來供奉祂的舍利子,其後,「窣堵波」便由國王的墳丘成為供奉高僧舍利的專門建築形式。此外,僧侶們往往也在石窟中雕鑿石柱,形狀像拉高了的「窣堵波」,一面或四面刻有佛像,供繞行其周,頂禮膜拜之用,稱為「支提窟」。

東漢時代,佛教傳入中國,窣堵波及支提窟等建築樣式,很自然的為中土所仿效,並且有了極大的變化;因為中國原來就有高台建築的傳統,在歷史的演進中,又出現了亭台樓閣及「闕」等建築物;因此,隨著佛教的中國化,不僅窣堵波逐漸融入中國本土的特色,形成各式各樣高聳入雲的塔,支提窟式的石刻在各個石窟中也大為流行,隨處可見。

古代的文獻、字書中並沒有「塔」這個字,而係稱之為「浮屠」、「浮圖」或「佛圖」;到了東晉南朝時期才創出了音義兼備的「塔」字,並且沿用至今。本文首先說明塔的起源、材料、構造、類型、命名等課題,而後著重介紹若干唐代古塔,不僅可供社會大眾參考,並且足以強化唐代文史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