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
(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又字粒民,号秦淮寓家,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居南京。出身名门贵族,其父去世后,家道衰落。乾隆初,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他应博学鸿词科试,他以病谢辞。晚年生活贫困,仅靠卖文和友人周济为生。性情豪爽,广交文人学士,被四方"文酒之士"推为盟主。吴敬梓能文善诗,尤以小说著称。传世之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小说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为中心,展开社会批判,以讽刺的笔法刻画了上至进士、翰林,下至市井无赖的生动形象。在结构方法上,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串全书,因而鲁迅说它"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后世称其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奠基之作。诗文有《文木山房集》。
吴敬梓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康、乾年间名人吴敬梓。吴敬梓(1701一1754),字敏轩,一
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历代显宦之家,十八岁中秀才,乾隆元年
(1735)安徽巡抚荐应博学鸿词,他托病不就。生平除著有《儒林外史》外,尚有《文木山
房集》。《儒林外史》所表现的正是吴敬梓亲身所历所闻,也寄托了他看重文行出处、鄙视
功名富贵的高尚情操。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正如惺园退士所说,它摹
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魃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
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画图所不能到者,笔
乃足以达之”。卧闲草堂刻本评说:“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
而非《儒林外史》。”由此可见,《儒林外史》以生动形象的笔墨,逼真地反映了社会。正
因为如此,考据家们曾经把书中的人物一一与历史上真人真事相比照,推断出书中人物的艺
术原形。还有人特地跑到茶馆中去体验现实,名之为“温习《儒林外史》”。这一切,都充
分说明了《儒林外史》的成功与伟大。
由于吴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能把那个时代写深写透
。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
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不苛,不堕落暴露小说的恶趣之中
。在艺术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集
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这种体制,对清晚期小说有很大影响,如
《海上花列传》、《官场现形记》等,均模拟《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版本,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刊本。此后有清汪
浦礼阁本、艺古堂本、苏州群玉斋本、申报馆排印本等。这次排印,是以卧闲草堂本为底本
,依其它各本改正了个别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