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的故事?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五子登科典故出自三字经.经曰:窦燕山,有异方,教五子,名俱扬.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登科及第的,为国之栋梁的美好愿望.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五子登科又象征及第封侯,时下新版“五子登科”中“五子”则指代“妻子、儿子、房子、票子、车子”的理想生活。

十年寒窗,正是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出将如相,平步青云。金玉满堂中,五个嬉戏的天真幼童,或跨坐巨鲤、或执箫弄曲、或手擎荷叶……仪态各异,栩栩如生。

中国有句俗语:莫欺少年郎,五子登科之相恰如其分地喻示出收藏者大富大贵的灿烂前程。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