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当时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象?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北宋都城开封初春时节繁荣的景象,被人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期,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庶,商业活动日趋频繁,都市文化勃然兴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画中一个新的绘画样式——风俗画,应运而生了,《清明上河图》,正是其中场面最宏大,内容最丰富,技巧最高超的代表作。

当时北宋的都城汴梁人口密集,屋宇林立,繁华似锦,热闹非凡,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汴梁从城内到城郊的一路风景。这幅煌煌巨制有将近5.2米长,上面画着五百多个人物,有仕人、农民、工匠、商人、医生、相士、和尚、道士、官吏、船工以及家庭妇女,他们各自忙忙碌碌,有的赶集、有的做买卖、有的闲逛,有的饮酒、有的聚谈,有推船的、有拉车的、有骑马的、有乘轿的……;还有皇城的楼宇宫墙、街市里的各色店铺、贯穿全图的汴河、河里的船只往来、河上的虹桥飞架、城里的官府宅邸、郊外的茅屋村舍……,这幅图画就像一个凝固的长镜头,把那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做了一个真实而细腻的全景式记录。

图中最精彩的一段便是描绘一艘大船正要穿过桥梁的情形。横跨汴河的大桥叫做虹桥,它不需要桥墩的支撑,采用的是“叠梁拱”的简单结构,却充分利用了力学原理,坚固异常,是中国工程学上的一个奇迹。那艘大船更体现出当时高超的造船技术,作者对它的描绘也更加不遗余力:船只正要穿桥而过,但不知什么原因,桅杆还没有放下,眼看船头就要撞上虹桥了,这一下,船工们大为紧张,有的死死撑住船舷,不让船只撞上桥梁,有的用竹竿抵住桥洞,以免湍急的河水冲偏了航道,一些身手矫健的则立刻去降下桅杆,同时,桥上也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这一切,都栩栩如生,几百年前的景象历历在目,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生动传神的表现力和把握大场景的非凡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清明上河图》景物繁多,不遗巨细,但却并不显得琐碎繁缛,这一方面是因为构图得当,疏密适宜,一方面也由于画家笔法雄健,精微细致的高超绘画技艺。

此图的作者张择端,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非常少,只知道他是翰林画院中的待诏,虽然如此,这一幅《清明上河图》已经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北宋东京四季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