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降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Trv,
【译文】gegSl#
做任何事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为此而招致外患。l
【注解】X?io#
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外忧:外来的攻开、忌恨。<
【评语】dK
从做人、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以虚无为本,认为夭地之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生。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如长保。”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慨叹。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事情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Du{bn
满招损,谦受益,做人做事不走极端,合乎中庸之道,则不会遭到忌恨。所以自己行为能做到十分力,亦不可尽十分之心,应稍为留一点余存,不要自恃才学或是权智,不留人余地,统统包揽,这种霸道的作风,是会受到天的处罚、神鬼的愤怒的,因此内忧外患也会接踵而来。那么又何以是“卦终未济”呢?这是说明天地间的事务,是循环不断的,生命则是生、老、病、死。自然界则是春、夏、秋、冬,万物生生不息,死了又生,生了又死。
所以修道应该站在中心点,看宇宙万象,便可以体会出生命的盛衰虚盈的道理。
事业成功,并不足以自豪,因为成功的傲慢,必成为失败的原因,而事业困厄的人,亦不须怨尤,因为失败的背后,正隐藏着成功的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