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贡士是什么官衔?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科举考试起源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改为八股文),废除于清(清光绪年间废除).

参加科举顺序如下:

1童子试.只有通过了童子试,才有资格参加正试.童子试又按照县试,府试,院试的步骤进行.童子试每年都有(好像是).

2.正试.正试按照乡试,会试,殿试的顺序.正试每三年一次(好像是).

另附上关于科举考试的分类(清朝时期的):

科举考试:

1.童子试:

① 县试(需要5人保举,其中4百姓,1秀才)(由县令出题主考)

② 府试(需要6人保举,其中4百姓,2秀才)(由知府出题主考)

③ 院试(由中央派来的学政出题主考)

(全部通过获得“生员”称号,俗称“秀才”)

2.正试:

① 乡试(乡试第一获得“解元”称号,其余获得“举人”称号)

② 会试(会试第一获得“会元”称号,其余获得“贡士”称号(俗称“贡生”))

③ 殿试(殿试第一获得“状元”称号,第二获得“榜眼”称号,第三获得“探花”称号。此三名合称“一甲”)(第四到第十合称“二甲”)

(只有获得“秀才”称号后才有资格参加正试)

3.戏子、罪犯、丁忧(父母死亡三年之内的人)不得参加考试

父为主考官的也不得参加考试

4.同时拿到“解元”、“会元”、“状元”叫“连中三元”,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不超过5个。

明清科举制度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考试,通过各级考试的人分别称为举人、贡士、进士。

清代的科举考试办法,正式考试分为乡试、 会试 、殿试三种,而在正式考试之前,还有州、县的 童 试已录取秀才。

明代科举,三年一考,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命题必须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

清朝科举制最完备。分文科,武科,制科和翻译科,文科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以八股文为考试内容。

1905年,慈禧太后宣布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结束。

参考资料: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903414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