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页,卷的来历???????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人们常常称书为“一册书”或“几册书”。常常可看到书籍的封面或书背上写有“第一册”、“第二册”或是“上卷”、“下卷”等,每一面都印页数。这些“册”、“卷”、“页”等表示什么意思呢?它们是怎样来的呢?

“册”: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代,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这种竹片或木片,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载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

“卷”:在发明纸之前,人们感到竹简、木简太笨重,所以就把文字记载在丝织品上,称为帛书。人们还把它裱成长卷,用木棒、象牙或玉石做轴,可以舒展,所以称帛书为“卷轴”。帛书比竹简、木简携带方便,收藏也容易,它可以卷起来按次序编号,于是形成一卷一卷的书。后来称全书的一部为卷。现代的书,有的还分卷,就是从帛书中沿袭下来的。

“页”:造纸术发明后,人们把印好的一张张纸用线装订成册,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线装书。线装书大多采用毛边纸,只能一面印字,对折装订。一张纸称之为一页,页数印在对折线上。后来,印书采用优质纸,两面都可以印字了,每一面印上页数。现在的“页”是指两面印刷的书本中一张纸的一面。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