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李自成,张献忠

李自成

明末农民大起义

大起义的爆发天启七年(1627年),王二在澄县(今属陕西)率领饥民造反。随之,陕西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陕北王嘉胤、高迎祥及张献忠等起义军。李自成投奔"闯王"高迎祥,号称"闯将"。

崇祯八年(1635年),为了打破明军的围剿,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领袖聚会河南荥阳,采纳了李自成"分兵定向"的战略。会后,起义军分兵五路,迎击官兵。其中高迎祥、张献忠起义军向东连破城邑,直捣中都凤阳,并毁皇陵,极大地震撼了明朝的统治。

起义的低潮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战败被杀,李自成继续领导这支队伍。1637年(崇祯十年),明朝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军事围剿计划。1638年春,李自成遭到明军伏击,伤亡惨重。在农民军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张献忠及其他一些起义军接受了明朝的招安。

但此时,随着"剿饷"、"练饷"等加派增多和灾荒日益严重,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起义的再度高涨1639年五月,张献忠于谷城(今属湖北)再度起兵,罗汝才等也在房县(今属湖北)响应。经过艰苦的运动战,张献忠起义军不仅拖垮了明军,而且攻陷襄阳(治所在今湖北襄樊),粉碎了明朝的军事围剿。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李自成率部进入河南,成千上万的饥民参加了起义军。李自成针对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次年,李自成破洛阳,杀明福王。接着,李自成连破明军,三围开封城。从此,起义军展开了战略反攻。

大顺政权的建立和明朝的覆灭 1642年冬,李自成进军湖广。次年三月,李自成称"新顺王",以襄阳为襄京,建立了新顺政权。不久,李自成起义军再度北上。九月,李自成大败明军。十月,李自成占领西安(今属陕西)。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国号大顺,建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又进一步完备农民政权的组织机构。

二月,李自成率部北上,沿途纪律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支持。三月,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李自成进京后,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建设。同时,大顺军在各地建立的府、州、县各级政权也愈来愈多。起义军还对贵族、官僚及大地主严加镇压。如设"比饷镇抚司",以暴力手段迫使贵戚大臣、贪官污吏交出资财。在"均田"口号的推动下,一些地区的农民还夺取了地主的土地。

大西政权的建立1643年五月,张献忠攻占武昌,杀明楚王。张献忠即"大西王"位,改武昌(今属湖北)为天授府,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不久,张献忠转攻湖南,克长沙(今属湖南),再进军四川。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1643年,皇太极死,福临嗣位。多尔衮摄政,做好了入关的准备。但大顺政权的领导者却满足于已有的成果,追求享受。同时,军纪也逐渐松懈。就在此时,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了清朝。

1644年四月中,李自成率军讨伐吴三桂。但在清军参战的情况下,大顺军战败。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称帝。次日,大顺军撤出北京。不久,清兵进入北京。

李自成率军经山西撤到西安。次年初,清军分兵两路攻打陕西。李自成再撤退到湖北。四月,李自成被地主团练袭杀。清军随之向大西政权进攻。1646年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今属四川)遭到清兵袭击,张献忠兵败牺牲。

明末农民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产生了重大的历史意义。其一,起义军推翻了腐朽的明朝,打击了地主阶级,调整了生产关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二,起义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均田"的口号,将农民的平等要求集中到土地问题上,表明农民战争进入了以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为斗争目标的更高阶段;其三,起义军提出"公平交易"的口号,反映了工商业者的利益,顺应了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要求。

可见,明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影响最大的是李自成。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