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五湖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等五大湖,四海指东海、南海、 黄海、渤海。
五湖四海指的是什么?
汉代的刘向有《说苑辩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据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极忽极远之地也。四海在《尔雅释地》中:“九夷、八狄、七戒、六蛮谓之四海。”此书认为少数民族所住地是“四海”。也有人认为“九州”确被四海环绕。而《礼记祭义》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但是没有明确的海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四海一也。”他的划分法与今天的海域划分有相似的地方。
五湖的说法也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荡湖、太湖、射湖、贵湖、蟢湖”。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
由此看来,“五湖四海”泛指四方,即全国各地。
参考资料: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3-10/19/content_592156.htm
关于“五湖”,说法不一。北魏时期的水文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任务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唐代司马贞认为“五湖”指“具区(太湖)、兆滆、彭蠡、青草、洞庭”等五个湖。近代则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
“四海”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书中的《大禹谟》中曾有“文命敷于四海”的话。古代以为中国四周有海环绕,所以把中国叫做“海内”,外国叫“海外”。至于这四海叫什么名称,具体地点在哪里,《礼记祭义》说四海是“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但没有明确海域。《尔雅释地》说四海在“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等少数民族所居之地,但也缺乏具体的说明。
由此看来,“五湖四海”既无定名,也无定地,可以认为是一种广义的代指,常常借用“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参考资料:http://www.tsedu.net/leting/01xxjy/nei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