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生,学生,为学而生。”意思就是说作为学生,就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我认为:学生,不仅学知识,更应学做人。
究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一种偏见:学习好就当之无愧为优秀。真是这样吗?牛顿在校成绩一团糟;托尔斯泰上大学时曾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巴斯德,法国著名化学家,读大学时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15名。但他们都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此看来,优秀的人并不总是成绩好的,其前提是必须具有优秀的品质、突出的能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口号喊了多少年,为什么有些学生道德水平仍上不去?这与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学生“以分为命根”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一个人,如果不具备优秀的品质,自私自利,是根本不可能处处为国家着想的,也最终会被亿万人民所唾弃。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整个民族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振兴整个国家。所以,我们要抛弃“以分为本”的陈腐观念,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爱国的情操,做一个具有崇高精神的人,一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
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有竞争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分数高并不意味着能力高,高分低能屡见不鲜。因此,我们还要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运用能力等,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上立足。
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重视成绩单,而应该学会做人,提高素质,在学校这座大熔炉中,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德才兼备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学知识和学做人并不冲突这是肯定的,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学做人,在知识里我们也能学到做人的道理,所以二者并不是绝对分隔开的
真要让我们分出学知识和学做人的轻重,我觉得还是学做人重要,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人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是因为他懂的做人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赢得别人的赏识;或者发现有些人书读得比一般人多,可是做出的事却总让人难以信服;好多名牌学校名牌公司现在不是注重学生的分数,而是转而注重学生的人格,与人协作的能力,交际能力等,这些不是很能说明问题么
所以说,人这简单两笔,值得我们一生书写
哈哈!!学做人与是一门知识,知识的范围太广了.若说孰重孰轻,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