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同性恋与母亲基因及家庭排行密切相关?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根据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显示,母亲遗传下来的基因以及是否有多个兄长,这两个因素与一个人是否是同性恋者密切相关。尽管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占剧了大部分。

但在导致同性恋的因素中,这两个因素可能占了20%。

意大利北部的帕多瓦大学研究人员对98个同性恋者和100个异性恋者作了一项秘密的问卷调查,主要关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堂表兄弟姐妹、父母的兄弟姐妹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的性取向。

在同性恋者中,他们母亲一方的男亲戚396个中有22个是同行恋者,而父亲一方的男亲戚593个中只有12个。在异性恋者中,母亲一方的男亲戚370个中没有一个是同性恋者,父亲一方的男亲戚604个中8个是同性恋者。

同样令人惊奇的是出生顺序和出现同性恋几率之间的联系。在大家庭中,第二、第三、第四或以后所生的人比第一个更有可能是同性恋者,而且有哥哥的远比有姐姐的更有可能为同性恋者。

这项由弗朗西丝卡-科纳领导的研究认为,这为遗传影响性取向的推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尽管它没有对女性的性取向作过调查。

以前针对同性恋兄弟所作的研究,表明了同性恋与一个叫作Xq28的基因序列之间的联系。Xq28在X性别染色体上。男性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一条Y染色体,来自父亲。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

90年代中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一个理论:男性胎儿代表一个抗原,一个能够刺激母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的分子。接下来每生一个男婴,母体连续地被这个抗原免疫,随后子宫中的化学变化就会对胎儿的性取向产生影响。这个理论曾引起强烈的争议。

这一假设的构想者之一,加拿大科学家雷布兰查德计算出每多生一个男孩,就会使下一胎男婴成为同性恋者的几率增加33%。

科纳的研究小组说,除了基因,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对一个人的性取向有很大影响。他们强调,在他们的调查取样中,还有79%以上的性取向变化不是由母亲的基因和兄长的数量引起的。他们怀疑是否意大利北部的抚养小孩的传统塑造了这些人的性取向和行为,因为这些人在他们的形成性格时期,有大量的时间和他们的阿姨、姑妈、祖母及外祖母

待在一起。科纳说,他们的研究成果即使以后有更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也只是人类性特征本质之谜的一小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达尔文进化论矛盾”:如果说同性恋有一部分由基因导致,那么为什么这些基因在几千年的自然选择中没有被逐步消除呢?自然选择无疑是偏向于那些对繁殖和生存有用的基因呀?答案也许就在于Xq28。可能同性恋者的母亲繁殖后代的能力特别强。换句话说,这种遗传变异是一个折中——由于男人是同性恋者,他们的繁殖能力很低甚至为零,而女性繁殖能力很强。这一研究出现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由英国的主导科学协会,英国皇家协会创办的。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