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央太平天国失败后,话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
客家人是中原漢族中的一個支系,根據客家各姓氏族譜的記載,客家人原本的活動
範圍大致在中國大陸。
一般客家人認為客家祖先大都是中原漢族中的世家大族,或是高官顯貴,文化水準
頗高。然而近來又有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認為客家人原本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或
是入關後受同化的匈奴,或是蒙古人的一支。江運貴教授提出一種新的研究方法,用「
遺傳基因」的科學角度去做研究,也許可以證明客家人不是漢人;若此研究完成且屬實
,對客家人而言,將會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
前國立中央大學范錡先生考證,客家人來源有三︰
第一批來自秦朝;秦始皇亡六國,統一中國後,曾派遣許多軍官及士兵戍守廣東北
部大庾嶺和梅嶺以防南蠻;然而秦二世亡後,那些軍官士兵仍留在粵北,沒有回到北方
;廣東北江的客家人,就是最早來自中原者。
第二批來自東晉南渡;中原歷經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到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已
動亂得殘破不堪,許多客家人便跟隨晉室南渡,移居嶺表、東南沿海,南遷至閩粵各地
的客家人也為數不少。
第三批來自宋室南遷;南宋時,金人南犯,高宗從南京逃到杭州,然後又至溫州;
當時有不少士大夫隨高宗南行,而後留居於廣東東江。
根據客學研究大師羅香林教授所著的《客家研究導論》中,提出客家人的南遷可分
為五個時期︰
一、東晉至隋唐的五胡亂華時期,由中原遷至鄂、豫南部,到達皖、贛,沿長江南
北岸一直到贛江上下游。
二、唐末黃巢事變時期,由皖、豫、鄂、贛等第一次大遷徙後的舊居,再遷至皖南
、及贛之東南,閩之西南,以至粵之東北邊界。
三、宋高宗南渡時期,因金人南下,元人入主的影響,客家先民的一部分,由第二
次大遷徙後的舊居,分遷至粵之東部、北部。
四、明末清初,滿族南下及入主時期,客家先民的一部分,由二、三次大遷徙後的
舊居,分遷至粵之中部及濱海地帶,與川、桂、湘及台灣,且有一小部分更遷
至貴州南邊及西康之會理。
五、同治年間,由於受到廣東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國事件的影響,客家一部分人民
,分遷於廣東南路及海南島等地。
羅香林教授認為,客家民系的形成,便是在第三時期。客家人的第三次大遷徙,是
在宋代遼、金入侵之際,江淮一帶的居民紛紛遷往閩、粵,企圖在畬、猺等先住民居住
的蠻荒之地,尋找居住之地。當時政府為了便於管理,根據「先入為主,後來為客」的
原則,把戶籍分成兩種,凡是原先居住的畬猺土著,叫做「主戶」;而北方遷來的漢人
,便叫做「客戶」;而羅香林教授所建立的「客戶」,繼而「客而家焉」的說法,形成
了今日我們所說的「客家人」。
因為之後羅香林教授所著的《客家源流考》和《客家研究導論》兩書,被客家人認
為是經典之作,甚受尊重,以致沒有人懷疑其所解釋的「客戶」的來由,又沒有人找到
新的證明,遂產生客家人被解釋為如吉普賽般的漂泊族群。
1 南方的百越土著,断发文身是他们的特点,不过现在已经消失了他们的民族特性,现在的年青人断发文身的也很多,古越俗留下来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二次葬“或称“拾骨葬“,客家话中的底层也有古越语.
2 苗蛮楚蛮,他们可能是百越,也可不是.有人说,他们是?尤(黄帝手下败将)的后人.畲就是苗蛮分出来的支系.客家话中也有他们的存在.
3 中原移民,他们带来的当时先进的文化习惯,古汉语也深深铬入客家话当中.
4 胡人,北方胡人早在汉末五胡乱华时已经搞混了中原的血统,客家人不可能没有吧.
5 女真血统,满洲人的影响还是有一些的.
6 其它,海外华人有马来血统鬼佬血统等,台湾省人有高山族血统(而且还不少,因为以前到台湾省的客家人以男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