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
不一样.能治.
记者:近视会老花,远视更老花;老花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教授:所谓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纪的人,逐渐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老花眼发生的年龄因人而异,大部分的人在四十岁至四十五岁之间,开始出现这种现象。只有极少数的人,在五十岁时仍无老花现象,远近视力都很好。老花眼并不表示你已老了,而是提醒你,年过四十了,要注意生理机能已有改变,要特别注意身体的健康了。老花眼的起因,是因为人体眼睛的晶状体退化。年轻时,晶状体柔软富有弹性,可以随时变厚变薄,看近物时有很好的调适能力。随着年纪的增加,晶状体渐渐硬化,丧失了柔软度及弹性。看近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适能力降低,无法准确地聚焦于视网膜上,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
记者:花眼和远视是一回事吗?
李教授:虽然远视和花眼都需要使用凸透镜矫正,但是它们的发生机理并不相同。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通常出生后就存在;而花眼是老视的俗称,是机体随年龄增长而衰老的结果。出现老视后,以视近不清为突出症状。老视者首先在阅读时出现症状,看不清楚小的字体。为了能够看得清楚,就不自觉地将书本挪远。开始时,由于晚上光线较暗,看书有些不适。随着年龄增长,即使在白天从事近距离工作也容易疲劳。老视者在早期通过使用调节还可以看清近处物体,如果过度使用调节,引起睫状肌的紧张,就会出现调节疲劳,这时甚至会有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记者:出现老花眼与年轻时用眼有关吗?
李教授:老花眼与用眼有一定的关系,用眼多的人对眼睛要求高,可能会比较敏感。在正常情况下,老花眼一般出现在50岁左右,如今许多年轻人开始花眼,主要是过度用眼所致。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近距离的工作时间长,用眼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比如,上班离不开电脑;下班后多数也是看电视、看书。致使眼睛劳累过度,老花眼提前“报到”。年纪轻轻的,谁也不想戴老花镜,这就需要平时多加注意,别总让自己的眼睛处于疲劳状态。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至少要保证每天6小时睡眠,每晚11点前入睡才能保证充分休息。其次,要在近距离工作间隙让眼睛休息一下,一般10分钟即可。可以让眼睛离开电脑屏幕或书本,往远处眺望,做一做办公室操、眼保健操,活动一下颈椎,如此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记者:近视眼的人不会产生花眼,是吗?
李教授:不少人认为,近视眼的人不会花眼,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眼的人眼部也会发生一系列的衰老退化现象。所以近视患者在配戴花镜时,不仅需要依据其年龄,还要参考他的近视度数。通常,正视眼在40岁以后出现花眼,此时所需花镜度数约为+1.0D,45岁为+1.5D,50岁+2.0D,55岁+2.5D,60岁时+3.0D。以一名近视-2.0D的患者为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40岁后出现花眼,此时患者看远处物体时仍需配戴-2.0D近视镜,但从事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所需配戴的眼镜为-2.0+(+1.0)→-1.0D,同理,他50岁时看近可戴平光镜,55岁和60岁时看近分别需要配戴+0.5D和+1.0D的花镜。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近视的老人,在阅读时摘下近视镜,有时还要再将书本适当向近处或远处移动,就是因为他们在近视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花眼。当然,在临床上我们配镜的原则并不像上面所讲的那么简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试镜,感觉舒适后再给予配镜处方,有些患者双眼屈光度不同,所需花镜的两个镜片度数也不相同。所以,直接在小摊上购买成品花镜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