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口语:大圈仔
上世纪60-7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在那些操纯正广州方言的广州知青群体里也“创造”了一些“广州口语”。30多年过去了,这些口语单词并未因这个社会群体的消失而消亡,有些至今仍在坊间使用。
“大圈仔”———“文革”前出版的中国地图中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是以3个圆圈相套的大圈来表示的,来自大都市广州的知青自然个个是“大圈仔”了。
还有一些此类广州口语也很有趣:吃饭称“咬散”,逃跑或走开叫“较脚”。在那个政治动荡的年代,“逃港风”颇盛,从水路以船艇投奔怒海谓之“着屐”;从旱路爬山涉水非法越境则叫“踩线”。如今“踩线”一词已被用于旅行社开发旅游线路的前期实地考察上。最有意思的是“晒命”一词,当年本作躲在宿舍睡大觉不出工之解,今天却成了表示炫耀之意的广州口语。
2,老婆不贞为何叫:带绿帽
李敖的《中國性研究》--王八一落千丈考--“帽兒改綠”在元朝時候,有“元典章”規定制度,說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青頭巾與綠色是相近的。到了明朝,頭巾復綠,綠似龜頭,於是,各路附會就慢慢在集合了。亦即是龜公的由來。據《陔余叢考》中“綠頭巾”條下:
明制樂人例用碧綠中裹頭,故吳人以妻之有淫行者。謂其大為綠頭巾,事見《七修類稿》。又《知新錄》雲明制伶人服綠色衣,良家帶用絹布,妓女無帶,伶人婦不帶冠子、不穿褙子,然則伶人不惟裹綠巾.兼著綠衣。按《唐史》及《封氏聞見記》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但令裹碧綠中以恥之,隨所犯重輕以定日數,吳人遂以此服為恥。明之令樂人裹綠巾,或本諸此也。
明朝郎瑛《七修類稿》中“綠頭巾”條下說:“但又思當時李封何必欲用綠巾?及見春秋時有貨妻女求食者,謂之‘娼夫’,以綠巾裹頭,以別貴賤。然後知從來己遠。李封亦因是以辱之。今則深於樂人耳。”唐朝從李封用罰戴綠頭巾方法整人,當時綠頭巾主要是象徵賤人之服,還沒有定型成“敝眷”跟別人睡覺的確定意義,後來龜蛇之說、龜頭之色、頭巾之綠、娼妓之家,等等等等,各路附會大集合,於是,自戴綠巾而戴綠帽子,就一片綠矣!(綠帽子是清以後的用法,易實甫作《王之春賦》,有“帽兒改綠,頂子飛紅”之句,是最有名的。)
一码等于0.9144米
广州口语:大圈仔
上世纪60-7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在那些操纯正广州方言的广州知青群体里也“创造”了一些“广州口语”。30多年过去了,这些口语单词并未因这个社会群体的消失而消亡,有些至今仍在坊间使用。
“大圈仔”———“文革”前出版的中国地图中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是以3个圆圈相套的大圈来表示的,来自大都市广州的知青自然个个是“大圈仔”了。
还有一些此类广州口语也很有趣:吃饭称“咬散”,逃跑或走开叫“较脚”。在那个政治动荡的年代,“逃港风”颇盛,从水路以船艇投奔怒海谓之“着屐”;从旱路爬山涉水非法越境则叫“踩线”。如今“踩线”一词已被用于旅行社开发旅游线路的前期实地考察上。最有意思的是“晒命”一词,当年本作躲在宿舍睡大觉不出工之解,今天却成了表示炫耀之意的广州口语。
2,老婆不贞为何叫:带绿帽
李敖的《中國性研究》--王八一落千丈考--“帽兒改綠”在元朝時候,有“元典章”規定制度,說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青頭巾與綠色是相近的。到了明朝,頭巾復綠,綠似龜頭,於是,各路附會就慢慢在集合了。亦即是龜公的由來。據《陔余叢考》中“綠頭巾”條下:
明制樂人例用碧綠中裹頭,故吳人以妻之有淫行者。謂其大為綠頭巾,事見《七修類稿》。又《知新錄》雲明制伶人服綠色衣,良家帶用絹布,妓女無帶,伶人婦不帶冠子、不穿褙子,然則伶人不惟裹綠巾.兼著綠衣。按《唐史》及《封氏聞見記》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但令裹碧綠中以恥之,隨所犯重輕以定日數,吳人遂以此服為恥。明之令樂人裹綠巾,或本諸此也。
明朝郎瑛《七修類稿》中“綠頭巾”條下說:“但又思當時李封何必欲用綠巾?及見春秋時有貨妻女求食者,謂之‘娼夫’,以綠巾裹頭,以別貴賤。然後知從來己遠。李封亦因是以辱之。今則深於樂人耳。”唐朝從李封用罰戴綠頭巾方法整人,當時綠頭巾主要是象徵賤人之服,還沒有定型成“敝眷”跟別人睡覺的確定意義,後來龜蛇之說、龜頭之色、頭巾之綠、娼妓之家,等等等等,各路附會大集合,於是,自戴綠巾而戴綠帽子,就一片綠矣!(綠帽子是清以後的用法,易實甫作《王之春賦》,有“帽兒改綠,頂子飛紅”之句,是最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