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柴可夫斯基及其作品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認識著名音樂家》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Peter Ilyitch,1840-1893)是俄國最有名的作曲家,從小就對音樂很有興趣 ,喜愛學鋼琴和作曲,但卻遭他的父親反對,被送到法學院唸書,希望他做個律師。柴可夫斯基從法律學校畢業後,在法院工作,但他並沒有忘記他的理想。1863年,二十二歲的柴可夫斯基下定決心辭去司法部工作,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選修音樂課程。1865,年柴可夫斯基以優異的成績自音樂學院畢業,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尼可拉‧魯賓斯坦(Nicolas Rubinstein)---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邀請他在該音樂學院教授和聲學,柴可夫斯基便開始了他的教學與創作生涯。雖然在音樂方面具有曠世才華,但他的個性優柔寡斷,根本不懂得如何建立人際關係,不接受群眾,也不為其他人所接受,所以被評為一個「怪人」。

1869年,柴可夫斯基開始寫作他最著名的管弦樂幻想曲《羅蜜歐與茱麗葉序曲》。1874年完成《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原本柴可夫斯基打算在此曲完成後把它獻給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但這作品卻飽受魯賓斯坦的批評,柴可夫斯基便把它轉獻給李斯特的女婿---畢羅。柴可夫斯基早期的作曲生涯並不如意,不論在經濟、社交或感情方面都受到打擊,使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受到很大的困擾。幸好,這時有一位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Filaretovna von Meck)十分欣賞柴可夫斯基的才華 ,每年對他提供三千元的資助,解決了柴可夫斯基經濟上的困難。從此,他們開始了長達十三年的書信交往。1878年第四號交響曲在尼可拉‧魯賓斯坦指揮下初奏;1879年歌劇《尤金‧奧尼根 Evgene Oniegin》在莫斯科上演,都得到相當成功。自此柴可夫斯基的聲望開始日漸提升。1881年,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逝世。次年,柴可夫斯基以《A小調三重奏》〈op.50〉獻給魯賓斯坦。

柴可夫斯基憂鬱孤獨的性格,導致他的音樂時常帶有悲觀的色彩,故有「悲愴音樂家」的稱號。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旋律線條流暢而多變,加上他對樂器的運用有超凡的觸覺, 使他的作品能更鮮明地刻劃出他要表現的角色或想表達感情。同時,他的作品也透露出俄羅斯的民族特色。所作的舞劇《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都突破 了傳統的舞劇音樂程式,使音樂更能表達劇情。柴可夫斯基作品數量龐大, 如:8 齣歌劇(包括《尤金‧奧尼根 Evgene Oniegin》和《黑桃皇后 Pique Dame》等)、三齣芭蕾舞劇、七 首交響曲、管弦樂幻想曲《羅蜜歐與茱麗葉序曲》、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其他室樂、合唱團歌曲等。

小小練習

如果你想聽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和對他的生平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到以下網站瀏覽---

小兔古典MIDI音樂特輯─柴可夫斯基: http://www.bunny.idv.tw/classical/tchaikovsky.html

相片來源---

柴可夫斯基: http://www.kidsking.com.tw/teach-music/main4-6-3c.htm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他的父母都是中產階級,從小便希望他成為一名律師,但他對這樣的生活厭惡到了極點。由於他的個性優柔寡斷,根本不懂得如何建立人際關係,從此寄情於音樂世界。他的人生可以說是充滿了矛盾,他雖與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交往,但卻格格不入,想遠離俄國卻又思念家鄉,只要一想到與人接觸又不自在,內心卻又渴望愛情。直到仰慕他作品的梅克夫人出現,柴可夫斯基的可求才得以實現。柴可夫斯基從1877年開始替梅克夫人作曲,兩人彼此的魚雁往返也達到1100封。1890年,梅克夫人破產,停止對柴可夫斯基每年六千盧布的資助,使得柴可夫斯基從此一蹶不振。柴可夫斯基因為他說話尖酸刻薄而得罪不少人。他批評韓德爾”極不入流... 談不上半點趣味”,又說理察‧史特勞斯”缺乏天份的程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日記中亦曾提到”我今天彈了無賴布拉姆斯的作品,唉,他真是個缺乏天份的渾蛋!”有人說他得了霍亂而死,也有人說他是受不了上流社會對他的毀謗性傳言,真正的死因不得而知。

雪橇 比较冷门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