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帝赵睿携宠妃陈妃
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23公里处,东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西与苏州市吴中区为邻。全镇占地面积90.6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6平方公里。锦溪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北有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南有318国道,沪青平高速,昆山南北交通主干道在此过境。
远在新石器时代,锦溪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吴越春秋,当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苏州筑古城辅助光武帝刘秀战胜王莽的历史名将"马援"曾在此训马练兵,三国时期的辅吴大臣张昭,死后墓葬于斯,东晋安帝义熙年间的大画家顾恺之,晚年又因不愿为官而长年隐居此间。志载,南宋建都临安时,孝宗帝赵睿携宠妃陈妃途经此,因陈妃深爱锦溪美景,恋不忍离,后陈妃阵亡,水葬于锦溪五保湖中,孝宗亦将锦溪改名陈墓长达840年。
孝宗帝宠妃陈妃
锦溪,旧称陈墓,早在春秋时期已初现兴盛迹象。2000多年来,其建置沿革,镇名更迭,曾经历过一段曲折历史。春秋时锦溪隶属会稽郡,三国属吴郡,至五代又为苏州府管辖。直至解放初年,锦溪的行政区划还以镇中南北流向的锦溪河为界,河东属昆山县界,称下塘,河西归长洲县管辖,称上塘。于是在苏南这块弹丸之地,出现了两个陈墓镇,当时在国内仅属首例,直至建国后的1952年9月河西一镇三乡都并入了昆山县,才结束了长达800余年的两县分治局面。那么锦溪为何又称“陈墓”呢?则与南宋时的一位女子有关。
南宋绍兴末年,金主完顔亮夺位不久,即调集60万大军向南进犯,攻克燕京后,就势如破竹,不久便直逼长江,兵屯瓜州,宋军退守镇江,向临安告急。斯时高宗赵构已经吓得魂飞魄散,准备遣散三宫六院,下海逃命。但当时被册立为太子的赵昚听到这个消息后,满怀愤慨,便面见赵构,慷慨陈词,表示愿意率领军队与金兵决一死战。一方面是赵昚的决心感动了高宗,另一方面高宗已经实在没有退路了,于是赵构当即痛不决心,下诏书与太子一道扈跸亲征。
赵昚接诏,到东宫告别众妃,准备出征,谁知有陈葛两妃请求同行。原来赵昚宠妃陈葛两妃均出身将府,又都与宋军名将梁红玉相交至深,情同姐妹,尤其那个陈妃更是精通兵法,善于布阵,武艺娴熟。现在金兵来犯,国难当头,两人都愿意效法梁红玉巾帼从運,要求跟随太子到疆场杀敌立功,誓保宋室江山,此刻赵昚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带陈葛两妃一同出征。
当时集结临安的宋军水师只有四万余人,千余艘大小船只,要与60万金兵对峙,兵力悬殊实在太大。但由于赵构御驾亲征和赵昚随军压阵,所以宋军将士个个都是摩拳擦掌,同仇敌忾,赵昚带兵从杭州出发,兵至平江(今苏州),在黄天荡一带摆下战场。当金兵突破长江天堑,又向平江进犯时,便遭到了赵昚水师的迎头痛击,又由于赵昚亲自上战船为宋军擂鼓助威,宋军越战越勇,就在完颜亮兵败黄天荡时,突然,一支金兵的暗箭从赵昚的背后偷偷地向他袭来,“嗖”的一声,可由于赵昚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前方,对背后的暗箭却全然不知,此时陈妃正在赵昚身边,听到箭响,凭感觉她知道这支箭来势凶猛,而且相当近用兵器挡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她跨前一步,用身体挡了金兵的暗箭,虽然陈妃子身穿甲胄,又有护心镜护着,但由于这一箭太猛了,箭头穿透甲胄,猛击陈妃胸窝,她一下子昏死过去。
再说完颜亮大败,几个金兵主将又趁机杀了完顔亮后,几十万大军偃旗息鼓,回燕京拥戴他们的新主完顔雍去了。宋军打了胜仗,赵昚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陈妃负伤,他心里感到十分的内疚。因此他一路护送陈妃来到湖荡藻蕴的锦溪小镇疗伤。不久太子赵昚即随高宗赵构归师还朝。此刻高宗赵构已感年老力衰,身心疲惫,无力朝政,决定禅让龙庭。可就在赵昚准备黄袍加身时,远在苏州的锦溪小镇却传出噩耗,陈妃病重,撒手故世。
陈妃病殁,赵昚悲痛欲绝。但因赵昚登基,不便将陈妃灵柩运回临安,于是他只能请来风水先生在平江一带寻觅风水吉地来安葬陈妃,当时有一位风水先生看中了锦溪五保湖中一个隐藏在浅水中的独圩敦,说是一处龙穴,如果陈妃葬在那里,赵昚坐上龙庭后就可以社稷平安,江山永昌。因此赵昚亲自护送陈妃灵柩水葬锦溪五保湖上。
说来奇怪,五保湖中的独圩敦。地势很低,葬在这个独圩敦上的陈妃水冢却一直在浅水中若沉若现,可数百年来不管这里有多大的洪水。水冢却一直露出水面一尺多高,好象水冢是会沉浮的。难怪有人说陈妃水冢如有根,亦无根,说有根那么为什么水冢永远不会沉没?说无根,水冢又为什么永远不会被飘走!陈妃水冢成了千古之谜。
为怀念陈妃,赵昚登基后当年秋天即下旨在近傍水冢的五保湖滨设僧建寺,为陈妃诵经超度,古镇锦溪从此亦被赵昚御旨改名“陈墓”长达830余年。而五保湖中的陈妃水冢则成了古镇锦溪又一胜迹。自宋代起就有不少文人騒客为之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文章。明代诗画书三栖大家文征明有诗为证:
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闭佳人。
君王情爱随流尽,赢得寒溪尚姓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