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酿酒的鼻祖是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

,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

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并无

什么奇异的办法。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

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

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

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窦苹考据了"杜"姓的起源

及沿革,认为"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

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氏者,士会和言其后也。"

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

有"尧酒千钟"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

么人创造的酒呢?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

》、《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

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

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因流经县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头而得名。白水县

,系"古雍州之城,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

建粟邑衙县","唐建白水县于今治",可谓历史悠久了。

白水因有所谓"四大贤人"遗址而名蜚中外:一是相传为黄帝的

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

的雷祥,生前善制瓷器;一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发明

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

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县城,一下子拥有仓颉、雷祥

、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那显赫程度可就不言而喻了。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

一个至今还有的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村边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

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

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

。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

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

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

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坡上,有个直径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砖墙围护

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

像。可惜庙与像均毁于"十年浩劫"了。据县志记载,往日,乡

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带上供品,到这里来祭祀,组织"赛享&q

uot;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搭台演戏,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

西山人们方尽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

一座凉亭。亭呈六角形,红柱绿瓦,五彩飞檐,楣上绘着"杜康醉刘

伶"、"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

均系"相传",但据古工作者在此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

、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甫

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舅区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

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

饮酒的记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19

76年,白水县人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

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

工作部全国酒类大赛的铜杯奖。

无独有偶,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

州全志》中,也都有过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

,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

汝州全志》中说:"杜康叭","在城北五十里"处的

地方。今天,这里倒是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

里就是杜康叭。"叭",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

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隙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

旁村流过的一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

村这段河道中,生长着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

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远较他

处的颜色深。此地村民由于饮用这段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

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县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

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了

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连同白

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达一万多吨,这恐怕是杜康当年所无法想象的

史籍中还有少康造酒的记载。少康即杜康,不过是年代不同的称谓罢

了。那么,酒之源究竟在哪里呢?窦苹认为"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

世循之而莫能废"这是很有道理的。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

中,积累下了制造酒的方法,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智者"归

纳总结,后代人按照先祖传下来的办法一代一代地相袭相循,流传至今。

这个说法是比较接近实际,也是合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

中国

伊尹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