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
陈宫
公元198年,主人公分别为曹操和陈宫。事情的起因还是在公元194年,张邈、陈宫联合吕布在兖州叛乱,曹操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才彻底消灭了吕布集团,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也才出现了上面提到的场景。
要说陈宫这个人,还是有点能力的,也曾经帮过曹操的大忙。兖州刺史刘岱被杀后,陈宫为了让曹操能当上兖州牧可没少出力。又是找曹操提建议,又是说服兖州的大小官员。可见能力、名望都有。从上面白门楼的一幕看,曹操和陈宫以前的交情也是不错的。可曹操却怎么也没有想到陈宫会反叛,而且这一打还打了四年,可谓损失惨重。陈宫更是没捞着什么好,连脑袋都搬了家。总结起来,给他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窝囊。
公元194年,名士边让被杀,引起兖州士族阶层的恐慌。边让之死,据说是因为“讥议”曹操,说的是什么?不知道。但可以肯定,说的很过分。以曹操占据兖州仅仅一年多时间,根基未稳,如非言语恶毒、流传甚广、影响极坏,曹操应该能忍住。不过不管是什么理由,曹操把边让给杀了,这事做的的确不怎么样,而且负面影响极大,“由是兗州士大夫皆恐惧”。后来张邈、陈宫反叛,“诸县皆应”,都是明证。不过这和陈宫的关系应该是不大的。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自疑”,怕有一天自己也落得个边让的下场,实在是没有道理。想那边让名声虽有,但也不过是一个乡绅,而陈宫此时却是曹操的部将,完全不是一个阵营的,边让出事和陈宫八杆子打不着。再者说,曹营里象边让这样的名士也有好几个,怎么就不见他们叛乱,偏偏是陈宫?我看问题还是出在陈宫自己身上。史书上说陈宫本来就是东郡人,年轻是就喜欢和知名人士交往,象边让这样鼎鼎大名又近在咫尺的名士,想必陈宫一定不会错过交往的机会。陈宫“自疑”的原因很可能是边让这种名士们在一起“讥议”曹操的时候,陈宫在场却事后没有向曹操打小报告。等到边让被杀之时,陈宫害怕受到株连,整天心神不定,所以乘着曹操东征陶谦挺而走险,伙同张邈等人其兵叛乱。这实在有点庸人自扰。曹操当时和陈宫的交情和派陈宫镇守东郡等情况看,曹操并没有怀疑陈宫,所以才会放心大胆的把陈宫和曹操视为心腹的张邈放在兖州而进行二次东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