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一般是带状、孤状、幕状或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极光是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可达10千电子伏)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故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在大约离磁极25°-30°的范围内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在地磁纬度60°-45°之间的区域称为弱极光区,地磁纬度低于45°的区域称为微极光区。极光的下边界的高度,离地面不到100公里,极大发光处的高度为110公里左右,正常的最高边界为300公里左右,在极端情况下可达1,000公里以上。根据近些年来关于极光分布情况的研究,极光区的形状不是以地磁极为中心的圆环形,而是更象卵形。极光的光谱线范围约为3100-6700埃。其中最重要的谱线是5577埃的原子氧绿线称极光绿线。极光的出现同磁暴、地冕、太阳风和宇宙线有关,因而也同太阳活动有关。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观测极光,此后有丰富的极光记录。
极光的图片:
http://www.pjedu.com/gerenzhuye/luojing/scene/auraro/auraro3.jpg
http://www.pjedu.com/gerenzhuye/luojing/scene/auraro/auraro04.jpg
更详细资料:
http://www.pjedu.com/gerenzhuye/luojing/scene/auraro.htm
光,是高纬度地区高空中大气稀薄的地方出现的一种光现象。极光通常是弧状和带状,微弱时一般是白色,明亮时却变成五彩颜色,它多在南北两极出现,所以称为极光。在北极发生的极光叫北极光,在南极出现的极光叫南极光。所以在极地或离极地近的人们能够看到极光。
根据物理学家的实验证明,极光的形成是由于太阳辐射出来的带电微粒在80-1200公里的高空大气中,与稀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而产生的发光现象。极光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太阳活动高潮期间,“太阳风”以极大的冲击力挟带着强大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大气层时,很容易和高空气体产生撞击,所以,极光现象就多一些。
极光是五彩缤纷的,这是因为空气气体的组成元素不同,在电微粒流的作用下,气体发出的光各异,于是也就产生了不同颜色的光。
我国地处北半球,常年生活在纬度50度以上的人们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是能看见北极光的。
参考资料:http://www.sxqx.gov.cn/knowledge/index.php?id=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