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把原来的白色光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在下雨之前或大雨之后,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微小的水珠,这些水珠起着三棱镜的作用,当太阳光照到小水珠上,进入小水珠时发生一次折射,在小水珠内部一部分光被反射,然后从小水珠射出时又发生一次折射,这两次折射一次反射,使频率不同的色光沿不同的方向前进,于是就发生了色散现象.由于太阳光是平行光,只有沿某一方向射出的光最强,这就是我们看到虹的方向.这个方向与入射的太阳光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对于红光约等于42°,紫光约等于40°,其他色光则介于40°~42°之间,由于天空中的水珠很多,只有符合上述角度的方向才能看到虹,因此站在地面上看到的虹是半圆形,在虹中内侧为紫色,外侧为红色。
彩虹是阳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水滴上发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雨后,天空中布满了小水滴,这是一种天然的三棱镜。阳光透过水滴时,由于折射和反向作用,被分解成七色光,只要太阳角度适当,就能看到美丽的弧形彩带。如果空气干燥,或者天空中只有微小的水滴,那就不会形成彩虹。一般来说,水滴越大,虹带越窄,色彩越鲜明;反之,水滴越小,虹带越宽,色彩就暗淡。有时,我们可以看到天空有两条彩虹:一条叫主虹,色彩鲜艳,里面是紫色,外面是红色;另一条叫副虹(又叫霓),里面是红色,外面是紫色,虹色较淡。这种现象是由于阳光透过水滴时,发生两次折射和反射的缘故。
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彩虹,为什么总是按照从红到紫的顺序排列呢?这是因为,所有的小水滴都排列在一个圆周上。圆周上的水滴与太阳、人眼的相对位置都相同时,从这些水滴里折射出的彩色光线,才能投射到人眼里。当这些水滴所产生的彩色光线合在一起时,人们才可以看到一条五彩缤纷的色彩光带。不同颜色的光,在水滴上折射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折射程度最小的是红光,依次是橙、黄、绿、靛,折射程度最大的是紫光。因此,我们所见到的七彩光带,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这就是彩虹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