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怎样制做成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用黄豆做的

豆腐文化的起源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也是最早生产豆制品的国家。

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把大豆(即菽)当作主要食粮。农民们不止一次唱到它:"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谷之。""七月烹葵及菽。"古人不但将大豆当作主食,而且逐渐地创制了豆腐、做豉、制酱、生豆芽、榨油……以及制作其他豆制品。这是对人类一大贡献。仅平常的豆腐一品,至今已风靡世界矣!

豆腐起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袭父封为淮南王,都寿春42年。刘安养方术之士千人,多神仙秘法鸿宝之道。其门客中,苏非、李尚、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左吴等八人名气最大,号称"八公"。八公终日陪刘安在寿春城北山炼求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刘安等在炼丹中,偶以石膏点豆浆,经过化学变化而成豆腐。典籍中对刘安发明豆腐有许多记述。记载刘安发明豆腐的典籍多达四五十种。现摘其要者,分述如下:

《辞源》载:"以豆为之。造法,水浸磨浆,去渣滓,煎成淀以盐卤汁,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收者。相传为汉淮南王刘安所造。"

宋朱熹《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帛布。"这是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豆腐为"淮南术"的。

元吴瑞的《日用本草》云:"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制篇》云:"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之术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豆腐》云:"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明陈继儒《丛书集成群碎录》云:"豆腐,淮南王刘安所作。"

明罗欣《物原》载:"刘安始作豆腐"。

清汪汲《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

志属史信,是完全可以依赖的。

明清之际方以智《物性志》云:"豆以为腐,传自淮南王"。

古老的历史遗迹是豆腐文化的考古依据。中国第二届豆腐文化节期间,在古城寿县召开"豆腐文化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应邀参观寿县博物馆。看到了1965年4月出土于寿县茶庵乡瓦房村,庄队汉墓中的灰陶水磨。从出土文物来看,豆腐发明于汉代的时间、地点是可以确信无疑的。

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在以后的两千年里,豆腐制做逐渐传遍了全中国。各地的劳动人民又不断根据地域特点加以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灿烂多资的中国豆腐文化。海峡两岸为光大豆腐美食,弘扬民族文化,於1990年9月15日分别在北京和台北举办了首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并确定9月5日--豆腐发明人淮南王刘安的生日为中国豆腐文化节,每年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