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关于春秋五霸的问题,单就战国及汉代至少已有四种不同的排列:

墨子、荀子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为五霸;

《左传》、应劭、赵岐以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为五霸;

《白虎通义》以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为五霸;

《汉书》颜师古注引江以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为五霸。

也有一说是春秋五霸是为了应五行之说而凑数;

历史教科书则以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为五霸;

但值得疑惑的是宋襄公当选。此人生得一副愚昧大头,一心称霸,却无骄绩;

如何能与其他四霸并称春秋五霸?着实另人寻味。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泰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舌”,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案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四九四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七七O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诸侯争霸,混战不休。争来夺去,先后有

五位诸侯称霸,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hé)闾(lǘ)和越王勾践,史

称“春秋五霸”(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齐桓公为五霸之首,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军事,并提出“尊王攘

夷”的号召,取得政治优势。他帮助燕国打败山戎,帮助卫国挫败狄人,并先后灭

掉30多个诸侯国。公元前651年,他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召集诸侯会盟,确立了霸主

地位。晋文公是年龄最大的霸主,成为国君时已62岁,早年因国内动荡,他曾在国

外流浪19年,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他成为国君后,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并向中原

地区发展力量,和楚国发生矛盾。公元前632年,两国在城濮(今山东省鄄城西南)展

开大战,楚军大败。晋文公一举确立了霸业。楚庄王时,晋国已经衰落。而楚国的

势力达到顶峰。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军在周王室边界炫耀武力,并询问象征王权的

九鼎的重量。春秋后期,吴越强盛。吴王阖闾得到孙武、伍子胥等人辅佐,于公元

前506年攻打楚国,接连获胜,一举攻下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越王勾践曾在吴国

当了3年俘虏。他回国后,卧薪尝胆,整顿内政。继而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

掉吴国。

春秋五霸给社会带来连年战争。但是,由于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

少,给战国时期的七国争雄和中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