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化的“本色化”指什么?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督教本色化应寻求什么?

汉斯孔在谈到外来宗教本土化时说:“我们所谓的文化指的是什么?过去的文化吗?不,首先不是旧文化。毕竟中国的古典经籍,甚至新儒学思想对当代思潮有何影响本来已经是个问题。可以肯定,虽然中国革命出现过许多过火行为,但是不会有人希望回到革命前的中国。不,我们指的是一个现代的文化。” 我们现在正在创造的业绩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份,基督教的本色化寻求的不应当是单纯把西方神学译成中国概念,而应当追求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一个独立的教会框架内反映基督教的概念。它应当超越外表相似从而成为深层的嵌入,进入人们意识深处,成为人们自由选择的信仰。汉斯孔说:符合中国国情的、本色化的“基督教神学没有必要以古代作家为其主要参照系,需要的反倒是为了未来的生布而解释当前社会的复杂性。”,“今天这一分析一定要包括对现代发展的批评”。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孔子加耶稣”这一著名公式,并没有带来中国人对基督教的好感。传统的儒学代理人会认为这是对孔子的侮辱。他们认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不可与耶稣平起平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压取政权之前,为猛烈抨击“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勾结”,把“孔子加耶稣”批得体无完肤,认为二者是反动同盟,认定基督教是“帝国主义文化”。一个“帝国主义文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中国化、本土化、处境化的,也不应当把它化为中国式的宗教。从基督徒的立场看:耶稣是“神人悖论“,即是神又是人,看来不合情理,实际则是一大真理。孔子作为圣人,毕竟是凡人,怎可与耶稣等量齐观?今日推行中国特色基督教会与神学的人,不知不觉落到旧的窠臼中。不同的是,他们用“XXX加耶稣”代替了“孔子加耶稣”。但耶稣是天下万民的救主,具有普世性、普遍性。而孔子是中国这块特殊地域上的圣人,怎么可以把一个普世的宗教民族,化为一个地区的宗教?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一个民族宗教而不是世界宗教!

就是人性中最本质,最初始的东西。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