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指的是?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源于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经过长期演变和改革,逐步固定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形式。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自然是“连中三元”了。

大家常把连续三次胜利叫做“连中三元”,借二十一世纪元旦的大日子,恭祝各位在不同岗位都连连报捷,也期望香港在千禧之后,彻底走出上世纪末亚洲金融风暴的谷底,香港再振雄风,人人都在新的一年连中三元!

“元”有第一、为首、头一名的含义,所以有元首、元月、元旦、元帅、元凶……等很多带“元”词语。“三元”在中文中则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三个第一”;另一个是指上元、中元、下元三个节日,即上元为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中元为七月十五、下元为十月十五日。当然,“连中三元”是接连中三个第一之意,不指三节。

“三元”原本是三个什么第一呢?它是指科举考试时代的乡试、会试、殿试的三次考试均得第一。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度,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雍正皇朝》电视片中有殿试的情节),赴考者是贡生,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若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均得第一,正好是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得主,所以叫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一语源于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经过长期演变和改革,逐步固定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形式。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自然是“连中三元”了。据统计,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行的1300年中,连中三元的只有17人。清代长洲人钱柴,在乾隆年间连获乡、会、殿试第一名,乾隆爱才,亲赋“三元诗”纪瑞致贺。

“连中三元”一语由此而来。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