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物质的概念不能只用我们能所看见、能所把握的“客观实在”来理解。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千差万别的,大到一个天体如星球,属于物质;小到看不见的基本粒子,也属于物质。简单的一块石头,属于物质;复杂的一个人体的所有血肉生化成分,也属于物质。但是,不论物质的存在形式如何千差万别,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以占有一定时间和占有一定空间为共同特征。正因为所有物质均占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所以应该认可马克思的判断:物质就是“客观实在”。即使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时间像流星一样短暂,它也存在过,在它存在的过程中它就是“物质”;即使这种“客观实在”小到只占有空间亿万分之一厘米,小到用万倍显微镜也观察不到,但用辩证逻辑判断:它再小,也不能忽略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基本粒子――电子,是不是很微小?是的。但是,请你细心体察生活:由大量电子组成的电流,是顺着敷有胶皮的铜芯表面高速流动的。如果铜芯直径很细,就会阻挡高强电压输送的大量电子流顺利通过,铜芯很快发热燃烧;如果铜芯很粗,高强电压输送的电子流就很顺畅,电线也不会发热。同样的电流,为什么细电线容易发热、粗电线不容易发热?从这个道理上,你可以理解到电子随小,但也要占有一定的流动时间和空间。假若铜芯太细,给予电子流可附着通过的表面积太小(空间),也就延长了通过时间,所以要发热燃烧。
所谓“客观实在”正是用物质占有的时间与空间的辩证逻辑来理解的。哲学的辩证逻辑所判定的概念,与形式逻辑所判定的概念有一点差别。前者可以囊括人的感觉不能抵达或无法感觉的遥远的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中的所有物质存在形式。后者则一定要求:要确证出这种物质可以把握的、可以感觉的某种具体存在形式(也就是你上面所提出的那种理解问题的方法,属于形式逻辑方法)。比如,要计算出这种物质的质量,或者用电线铜芯直径粗细和电流导致发热的“有形”的可感的差别上,来大致确信电子的存在。
形式逻辑的好处是:它是使科学思想学说走向技术运用的最直接的思维桥梁。因为你知道了电子的质量,就可以知道多大的电压产生多大的电流需要使用直径多少的电缆。接着,一系列电子运用公式被你运算出来了。但是,你又绝不能因此认为辩证逻辑没有形式逻辑作用大。如果你没有深刻掌握物质存在形式所包含的时间与空间的辩证逻辑,你就很难在自然科学领域创立一门崭新的科学,你只能跟在别国的后面去掌握别人创立的新科学。目前中国就是这样。这里,可以重点提到我在《给中国一个大智慧》中阐述的“综合知觉积累”的理论观点,它突出表现的是辩证思维成果。美国大脑图谱联盟用单一形式逻辑方法寻找人类最健康、最完善的“标准大脑”,历时10年,结果一无所获。而人脑“综合知觉积累”理论的提出则意在告诉科学界:人脑综合知觉的完善程度才是衡量最健康、最发达人脑的科学指标。当有人用辩证逻辑取得科学思想突破之后,下一步就是寻找综合知觉积累具体的完善指标――这时,也就离开了哲学领域而进入到了医学、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技术领域,则必须较多采用形式逻辑方法。
辩证逻辑的好处是:它是催生前所未有的新科学诞生的最直接的思维桥梁。比如,辩证逻辑始终在运用对立统一方法寻找对等概念,如果你通过形式逻辑把握了一个确知概念,则完全可以在无法感知或不能完全感知的条件下,通过寻求并找到一个客观的对等概念,从而创立一门新科学。当今世界最大的前沿科学领域之一:“反粒子”领域正是辩证逻辑的思维成果。最初的开创性“假说”是无法用形式逻辑证明的,人们大胆猜想:所有基本粒子都应该有与之对应的“反粒子”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应力,使绝大多数“反粒子”与对应的基本粒子“天各一方”,而0.01克反粒子与对应基本粒子相遇则可释放出百吨以上液态氢氧的能量。为此,西方各国联合起来投入巨资开始寻找和制造“反粒子”,形成了当代最激动人心的能源开发新领域。
形式逻辑是使科学更加严谨更加实用的思维方法。
辩证逻辑是使人脑突然开窍产生创意的思维方法。
当然,在回答你的问题时,我也注意到您没有摆脱用单一形式逻辑来理解“物质本原”的概念所显露出来的另外一个缺点,这就是:您把“物质本原”的内涵与“物质基本单位”的概念可能搅在了一起。“物质本原”的含义是相对于“意识”的产生而言的,在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中,物质是本原,含义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产生,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而“物质基本单位”的含义,是相对于物质多样性组合而言的。比如:世界上的“人”有形形形色色,但人的干细胞(人的最小物质单位构成)只有四种,这四种基因的不同排序组成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健康体质、不同的外表模样、不同的基本性格,等等。“物质的多样性”与“物质的同一性”的对立统一,才是你理解物质基本单位的另一对范畴,别把它与“本原”的含义搅在一起。
形式逻辑习惯于用直线思维方式寻求概念的级别大小,包括对物质的理解也是不由自主地把物质的最小单位理解成“本原”。
辩证逻辑习惯于用跳跃和联想的思维方式寻求概念的对立统一,哲学家时刻想到用对等概念来把握物质世界,趣味性是无穷无尽的。
参考资料:huzhip9.blogchina.com/2377945.html
是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