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白族的舞蹈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之一的滇僰已将歌、舞、乐三者融为一体。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之纹饰中有铜鼓舞、芦笙舞、羽舞、鹭舞、盘舞、盾牌舞等等。在一个铜扣饰上,铸有八人组成的歌乐舞组合图像。至今流传在山区的各种原始舞蹈种类还有鸟兽类舞蹈、踏歌舞、巫舞、踩牛舞。如鸟兽类舞蹈为无歌相伴的纯舞蹈,流行于怒江勒墨白族青年妇女中。人数不等,以步伐为节奏,以双手和身段的变化描述模仿鸟兽牲畜动作及人们采集、劳动行为。1984年的表演达12种之多。洱源西山对纯舞蹈有个专有名词叫“力格高”,老少皆喜,尤为少男少女热爱。表现内容与勒墨白族农事生产内容相同。舞蹈动作达16种。为一步插、二步插、互插、互旋转、四梅花、四相迎、五子登科、狮子纺麻、鸡反毛、老鹰展翅、前后跳、单双脚跳、快纵、搓衣洗线、羊羔吃奶、马踢脚等。

南诏、大理国白族先民开始大量吸收汉文化,中原汉人舞蹈品种输入白族地区者不少,唐宋以来大致有:耍马舞、耍狮、耍龙舞、耍麒麟舞、耍鹤舞、渔樵耕读舞、霸王鞭舞、“鹿鹤同春舞”、八角鼓舞和兵器舞等等。

新中国建立后,文艺团体整理加工编制出手巾舞、绕三灵舞、霸王鞭舞等,以在舞台演出。

白族当代舞蹈家有杨丽萍、喻良其、杨士景等。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