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中草药“羊蹄
羊蹄,蓼科。別名本大黃(台灣)、土大黃、牛舌頭、羊舌頭、野菠菜、羊蹄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0.6~1公尺。根粗大,黃棕色,味苦。莖直立,有淺縱溝,通常不分枝,或分枝較短。葉具柄,葉片薄紙質,披針形至長圓形,基生葉心形,長16~22cm,寬1.5~4cm,基部多為楔形;莖生葉向上漸小,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截形以至楔形,邊緣波狀皺摺,兩面無毛,託葉鞘簡狀,膜質,邊緣破碎。春季葉腋生黃色或淡綠色小花,花多朵成束,並由多數稠密的花束組成總狀花序,復排為窄長的圓錐花序,花序上雜生有葉,花兩性,花被6裂,排為2輪,內面3片在結果時增大呈卵圓形,頂端鈍,基部心形或截平,有網狀脈紋,邊緣有不整齊的齒牙,每裂片的背部有一長圓狀小瘤狀突起。雄蕊6,柱頭3,畫筆狀。瘦果橢圓形,有3稜,棕色,光滑。生於山坡、村邊、路旁陰濕處。
性味功能: 苦、酸,寒。有小毒。清熱解毒,止血,通便,殺蟲。
主治: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肝炎,肛門周圍炎,大便秘結;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黃水瘡,癤腫,皮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