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敷各有什么作用?
热敷:热敷可使局部肌肉松驰,血管扩张,有消炎、消肿、减轻疼痛的作用。针眼(麦粒肿)、疖肿化脓前均可采用热敷法。
热敷时,先要在敷部涂上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然后用热水将小毛巾浸湿,拧干后,放在患部。上面再盖一条干毛巾,每隔2~3分钟换一次。每热敷一次需进行20~30分钟。
小儿腹痛或保暖时,可将热水装进水袋或玻璃瓶内,然后用毛巾包裹好,放进盖被的夹层里或腹部。注意防止漏水和烫伤。
冷敷:冷敷可以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有减退热度和止血、消炎的作用。需做时先让小儿仰卧,用脸盆盛冷水。取毛巾以冷水浸湿后,轻轻拧去多余水分,叠成长方形,置于患儿前额部,每隔2~3分钟换一次。进行20~30分钟。在进行冷敷的同时,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情况,如发现畏寒现象,应立即停止,冷敷完毕,约半小时后可再检查一次体温,以观察效果。
怎样为孩子作热敷?
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加速渗出物的吸收,有消炎、消肿、化瘀的作用;热敷可使血管扩张,恢复肌肉、肌腱的疲劳;热敷可使肌肉的痉挛解除、消除肌肉强直或挛缩引起的疼痛(如腰肌劳损、胃肠痉挛);热敷还可以促进肠的蠕动,消除腹部胀气。
热敷有干热敷与湿热敷两种。干热敷比较方便;湿热敷穿透力较好。热敷适用于初起的疖肿、麦粒肿(针眼)、肌炎、肌肉疲劳、扭伤、腰腿痛、肺部罗音迁延不散、注射后形成肿块、排尿困难等。
干热敷法:要用热水袋,袋内冲入开水、凉水各一半,使水温约为50~70度。水量装至热水袋的2/3,将袋放平,使水溢向袋口将空气排出,拧掉盖子,检查无漏水,然后用布袋或毛巾包好,放在病人需要的部位。并经常观察与热水袋接触的皮肤情况以免烫伤。对小儿或瘫痪、浮肿、昏迷的病人,水温以50℃为宜。
湿热敷法:需要热敷部位的皮肤上涂以凡士林或食用油,盖上一屋薄布,将棉垫或毛巾叠起,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敷在患处,上面再加盖干毛巾以保持温度持久。敷布温度以病儿能耐受不觉太烫为原则,约3~5分钟更换一次,共约15~20分钟。热敷完毕,将局部皮肤擦干盖好以防受凉。
冷、热敷各有什么作用?
热敷:热敷可使局部肌肉松驰,血管扩张,有消炎、消肿、减轻疼痛的作用。针眼(麦粒肿)、疖肿化脓前均可采用热敷法。
热敷时,先要在敷部涂上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然后用热水将小毛巾浸湿,拧干后,放在患部。上面再盖一条干毛巾,每隔2~3分钟换一次。每热敷一次需进行20~30分钟。
小儿腹痛或保暖时,可将热水装进水袋或玻璃瓶内,然后用毛巾包裹好,放进盖被的夹层里或腹部。注意防止漏水和烫伤。
冷敷:冷敷可以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有减退热度和止血、消炎的作用。需做时先让小儿仰卧,用脸盆盛冷水。取毛巾以冷水浸湿后,轻轻拧去多余水分,叠成长方形,置于患儿前额部,每隔2~3分钟换一次。进行20~30分钟。在进行冷敷的同时,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情况,如发现畏寒现象,应立即停止,冷敷完毕,约半小时后可再检查一次体温,以观察效果。
怎样为孩子作热敷?
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加速渗出物的吸收,有消炎、消肿、化瘀的作用;热敷可使血管扩张,恢复肌肉、肌腱的疲劳;热敷可使肌肉的痉挛解除、消除肌肉强直或挛缩引起的疼痛(如腰肌劳损、胃肠痉挛);热敷还可以促进肠的蠕动,消除腹部胀气。
热敷有干热敷与湿热敷两种。干热敷比较方便;湿热敷穿透力较好。热敷适用于初起的疖肿、麦粒肿(针眼)、肌炎、肌肉疲劳、扭伤、腰腿痛、肺部罗音迁延不散、注射后形成肿块、排尿困难等。
干热敷法:要用热水袋,袋内冲入开水、凉水各一半,使水温约为50~70度。水量装至热水袋的2/3,将袋放平,使水溢向袋口将空气排出,拧掉盖子,检查无漏水,然后用布袋或毛巾包好,放在病人需要的部位。并经常观察与热水袋接触的皮肤情况以免烫伤。对小儿或瘫痪、浮肿、昏迷的病人,水温以50℃为宜。
湿热敷法:需要热敷部位的皮肤上涂以凡士林或食用油,盖上一屋薄布,将棉垫或毛巾叠起,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敷在患处,上面再加盖干毛巾以保持温度持久。敷布温度以病儿能耐受不觉太烫为原则,约3~5分钟更换一次,共约15~20分钟。热敷完毕,将局部皮肤擦干盖好以防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