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 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中医称呃逆乃胃气上逆,膈间不利,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之症,古称“哕” [1] 。顽固性呃逆严重干扰患者休息与进食,并增加心脏的耗氧量,从而使病情加重。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综合的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病区于2000年8月~2002年9月收治3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均为男性,均拟诊为“呃逆原因待查”而入院。病例1,患者,56岁,自诉进食西瓜后随即喝可乐而出现呃逆不止,伴呕吐胃内容物(每食入即吐)5天,无胸痛和心悸。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用药不详),但仍呃逆不止,伴呕吐。病例2,患者,68岁,既往有中风病史3个月余,现可扶三足杖慢行,呈偏瘫步态,情绪较低落,少语,平素易怒,动辄训斥家人,家属代诉:患者因小事生气(显得十分恼怒)后出现呃逆不止,伴恶心3天,自诉曾服“片仔磺和板蓝根片”,但疗效不佳。病例3,患者,60岁,即往有冠心病病史6年,近半年常出现心前区不适,按医嘱服药后可渐缓解,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而入院,经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2天前突然出现呃逆连声,断续而不止,伴失眠,无胸痛,偶有心悸,未予治疗。
对以上3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病例1:患者因饮食失节,过食生冷,致寒邪阻遏,肺胃之气失于和降。表现为呃声缓慢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寒则甚,热之则减,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属实证胃中寒冷型。病例2:患者情志不调,恼怒伤肝,气机不利,致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生呃逆。临床表现为呃有痰阻,呼吸不利,脘肋胀满兼恶心,舌苔薄腻,脉弦而滑。属实证气机郁滞型。病例3:患者因久病气血亏虚,使胃失和降而发生呃逆。临床表现为呃逆声低长,气不接续,脘腹不舒,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属虚证。
1.2 护理方法
1.2.1 临床护理
1.2.1.1 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使患者心身都能得到较好的休息,对稳定其情绪也起到促进的作用。
参考资料: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11月 第3卷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