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
太平天国(太平天囯,注:天国以“囯”代“国”,取王居其中义)(1851年-1864年),是中国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所建立的国家,前身为1843年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势力遍及中国十省。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3年。
太平天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特例,例如以西方宗教名义组织势力,或是中国官方认定之“中国农民起义”且“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而在清朝初年剃发易服之后,太平军因拒绝此俗,亦被称作长毛、发贼。
军事成就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同冯云山、洪仁玕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次年春天入广西传教,积极宣传组织农民群众。1844年,冯云山跟随洪秀全到广西传教。
1848年春天,拜上帝会的领导人之一冯云山被清朝官府囚禁,洪秀全前往广州营救。
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会众立即到金田团营编伍,达两万人。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史称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太平天国”。封杨秀清为正军师,同年封杨为东王,其他四王皆归东王节制。冯云山制订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官制、礼制和军制,又创造了一套独特历法,在太平天国内使用。
1852年太平军离开广西进入湖南,4月太平军路经全州时,守城清军遥见敌军中的黄轿,便开炮攻击,竟命中,冯云山受重伤,太平军愤而攻城,冯云山在城陷后不久伤重死亡。9月,萧朝贵攻长沙时战死。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1853年,李秀成被升为军帅,同年改任监军。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燕王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及他们的家人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家属。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为平众怒,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洪秀全开始提防石达开,任用洪氏兄弟牵制他,石达开日益不安,1857年带兵二十万从天京出走到安庆。李秀成虽属其部,仍跟随洪秀全。
1857年春天,李秀成与陈玉成击败清军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与捻军会合。
1858年石达开经浙江到福建,1859年分兵入湖南及广东再到广西。
1860年,李秀成在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攻下江苏南部多个地方。 1860年9月,太平天国部署二次西征,以陈玉成、李秀成军为江北江南两支主力。在援救安庆的军事行动中,李秀成率军西进,次年上半年进至湖北东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万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军吃败仗后,放弃进攻武汉三镇,改向东进军。石达开率十万之众,北上过湘西,入川东。部将彭大顺、朱衣点、吉庆元等人与之决裂,重返天朝。
1862年1月李秀成率军攻上海,在清军和洋人联合抵抗下,太平军久攻之下,仍未能占领上海。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洪秀全令其回援天京,会师二十万,大战湘军四十多天,无法攻退。12月,奉命北渡长江。李鸿章、左宗棠相继攻入苏南,年底苏州失守。
1863年石达开攻下贵州遵义。石达开在四川南部时,多次企图渡过长江北上,为清军所阻。5月到达大渡河边,当地土司千户王应元拆桥防河,加上河水暴涨和清军堵截了太平军的进路和退路,石达开部队在紫打地进退无路,困二十余日,粮食将尽,部队损失过半。6月13日,石达开向清军主帅骆秉章请降以救全军,清军伪称同意,缚送成都,6月25日在成都被凌迟处死。石达开的降兵中,老弱及新加入者被遣散,剩下的二千人不久被杀。
1864年天京失守,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混乱中失散被俘。8月7日亲书供状数万言后被曾国藩杀害。
政治纲领
太平天国玉玺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声称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但他其实对基督徒一无所知。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源于当时的中国籍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后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不过,洪秀全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而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另有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
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赞同;太平天国被认为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没有得到过成功实施。事实上,这更加倾向于一个农民暴力政权。郭廷以在《太平天国的极权统治》一文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满地的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
经济制度
圣库制度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个制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起义而同时产生的,直到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当太平军创兴之时,圣库制度对保障部队供结、吸引贫苦农民参加革命和保证军事纪律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定都天京后,洪杨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给范围。而且一度要求以“人无私财”的原则施之于民间,这就走过了头、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显然是错误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极作用便逐渐暴露出来。
太平天国无论军中或城乡都编立军伍。地方政权每一万三干亲家设一军帅,下辖师帅、施帅.卒长,最基层的组织单位领导称两司马。从每军到两司马按规定都没有圣库。在“天朝”则设“总圣库”主管财物。 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启,在它的中央机构中设立“总圣库”、“总圣粮”,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员,“职同检点”。其下分设备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国圣库的物资来源,约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义初期持上帝全会众交给圣库的银粮衣物;二是打败清军或攻克城镇缴获的战利品;三是各处城乡人民的员献和对富户派大捐、打先锋所得的财物;四是“科派”、田赋与工商税的收入;五是百工衙的生产品等。天京城中设立的百式衙与诸匠营,是圣库物资的重要来源之一。
建立在人无私财的原则基础上的圣库供给制度,在太平天国革命初期曾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贫苦农民群众踊跃参加起义。其次,圣库制度保障了太平军的供给,也鼓舞了他们的斗志。战士们的家属在天京,有圣库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无后顾之忧,能专志于“杀妖取城”,为开创太平天国的大业而斗争。第三,一切缴获交归圣库,保证了太平军良好的纪律,也使军民关系融洽。太平军纪律之优良在农民起义中为人所盛称,特别在前朗更是如此。第四,在天京这样长期被清军包围的城市中,实行圣库供给制有它特殊的意义。圣库制在保卫天京和镇江等军事重镇中,起到了军民同甘共苦,民心稳固不懈的巨大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私有制度还处于方兴未艾之时,任何一种想改变这种客观趋势的平均主义的思想和制度,都只能是被剥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实践中长期推行,无疑将会退到阻碍和破坏。从人们的意识形态来看,几千年的私有观念,也绝不是《太平条规》中禁止私藏金银和天王诏令、东王诰谕中要求“公心和傩”的说教所能改变的。农民虽然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为他们是农民,私有观念和发家致富的愿望是浓厚的。他们并不满足于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度。因此,圣库制度在实施中,便遇到愈来愈多的主客观困难。它应该随着情况的发展而作合理的改革,把这种起义初期的供结制度转变成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以适应新的需要。但是,没有材料证明太平天国对此作出过重大修正,而是任其自流演变,最后终于被破坏和变质了。
破坏圣库制度的,首先是太平天国领导阶目的封建特权思想和物质享受无度。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便自视力天下万国之主,天京被称作“小天堂”。大建宫室,穷极壮丽……。虽有圣库专管财物,但对诸王与高级官员却没有限制,这无疑是对至库制度原则的一种破坏。 这说明在太平天国最高领导阶层中,封建享受思想何其浓厚。在韦昌辉的眼里,圣库何尝还有平均平等的公库原则,只不过是封建帝王的私财和任意支配的内库而已!洪、杨虽然口头上也讲“节用而爱民”的道理,但进入大城市后,讲享受与排场,挥霍公共财物的奢靡之风,象病疫一样地滋长起来。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中土地制度是根本,是诸种制度所依托的基础,也是《天朗田 亩制度》的精华所在:
关于土地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正如太平天国创始人在这本书的题目上所标明的,是“田亩制度”,亦即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这里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划分土地质量的等级标准;二是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天朝田亩制度》把天下田亩按其产量多寡,分为三类九等。
关于生活物资的分配制度。
关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制度。太平天国对农村的社会组织,按照太平军编制进行了改组,即以军、师、旅、卒、两司马为编制。
关于各级职官的保举与黜陟制度。太平天国的各级职官,分为朝内、军中和地方乡富三种。规定每年一保举,三年一升贬。
关于教育与司法制度。太平天国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进行,每二十五家设一礼拜堂,礼拜堂兼学校。 关于司法,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军设“典刑法”官二人,一正一副,以师帅、旅帅兼任。不过,民间凡有民刑讼事,开始还是由两司马调理,如不能平息,则逐级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