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后现场急救的原则与步骤是什么?
交通事故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灾害。尽管人类正在为消除这一灾害作着不懈的努力,但是在今天的条件下,交通事故、 还是难免发生。然而,及时、正确地进行现场抢救,可以使交通事故死亡和致残率降低10%以上。交通事故损伤主要分为骨折伤、颅脑损伤、皮肉挫裂伤、胸、腹内脏器损伤和 烧伤等五种,其中致命伤占有相当的比例,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严重的隐蔽性伤害和多发伤、复和伤。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或者过往人员在积极报案、呼救、保护事故现场、维护交通秩序的前提下,应该周密组织抢救和转运伤员。可以组织轻伤员自救互救;组织周围群众投入抢救,组织人力就地取材并及时运往医院进行救治。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在判断情况的前提下,先抢救危重伤员,后护理一般伤员;先 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后处理一般损伤;在不加重可能是隐蔽伤的条件下进行明显损伤的处理和伤员的翻动、搬运。在实施具体急救时,首先应控制和制止大出血和疏通呼吸道,然后是固定脊柱和骨折肢体,最后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包扎,处理和作心肺复苏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