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柳,一寸柔情’出自。。。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此句出自:

《风入松》 作者: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

1.草:草写,初创。

2.瘗(yì)花铭:葬花辞。瘗,埋葬。铭:文体的一种。铭:文体的一种。

3.绿暗:指树阴浓密。

4.分携路:分手的地方。

5.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6.中酒:醉酒。

7.交加:形容杂乱。

8.秋千索:系秋千的绳索。

9.双鸳:鞋上绣有鸳鸯,指女子鞋,此处代指女子。

[评析]

吴文英的词大多辞藻华丽而且晦涩朦胧,令人难以理解。但这首词却是清雅素淡,细腻委婉。本词是清明怀人之作。上片将清明时节的凄凉之景与作者内心的深思之情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浑然无间,下片写清明已经过去,风雨忆止,天气放晴了,但思念已经别去的情人,何尝忘怀?词中抒发了作者醉心于缅怀往事的惆怅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与盼望。情韵俱备,风格耽曲。关于本词的写作背景,陈洵分析得比较有道理,他说:“思去妾也。此意集中屡见。《渡江云》题曰‘西湖清明’是邂逅之始,此则别后第一个清明也。‘楼前绿暗分携路’,此时觉翁当仍寓西湖。风雨新晴,非一日间事。除了风雨,即是新晴,盖云我只如此度日。扫林亭,犹望其还赏,则无聊消遣。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双鸳不到’,犹望其到;‘一夜苔生’,踪迹全无,则惟日日惆怅而已”(《海绡说词》)。这段话对理解本词十分有帮助,且可信。正因为是分别后第一个清明,所以思念之情更加刻骨铭心,而且还幻想着情人能再度前来,所以思极念极,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精神也就倍感痛苦。该词以情真、境新、语雅而深受读者的赏识,陈廷焯说:“情深而语极纯雅,语中高境也”(《白雨斋词话》)。

吴文英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

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江宁坡)人。《宋史》无

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

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

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

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

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清全祖

望答万经《宁波府志》杂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

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黄昇《中兴以来

绝妙词选》编定于淳祐九年(1249),卷十录吴文英

词九首,时吴文英正在越州,年约五十。黄昇并引尹

焕《梦窗词叙》云:“ 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

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义父《乐

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陈廷焯《白雨

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

即分摘数语,每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

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况

周颐《蕙风词语》卷二又云:“ 近人学梦窗,辄从密

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

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梦窗词

集》有四卷本与一卷本两种。毛氏汲古阁所刻《梦窗

甲乙丙丁稿》为四卷本,《疆村丛书》刻明太原张迁

璋所藏为一卷本。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

吴文英《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